姜初月眼眸微動,將太後娘娘和她說的那些話都和顧老夫人說了。
顧老夫人聽著也是良久無言,她也是做母親的,能理解一個做母親的心。
「唉,說到底,可憐天下父母心吶。」最終顧老夫人隻說了這麼一句。
姜初月點點頭。
太後娘娘也許不是一個合適的宮鬥選手,但無疑,她算是一個好母親。
她和自己交好,一方面是因為顧朗給她帶來的政治壓力,更多的是想找到能保護她的孩子們的助力。
如今,她最擔心的就是泰康公主了。
姜初月答應她要保護泰康公主也根本不是要討好她,她本身就喜歡泰康公主。
那是一個聰明也有理想的姑娘。
再來就是,她需要保住泰康公主,不讓任何勢力用泰康公主來影響朝堂。
「皇帝陛下年紀越來越大了,他現在有自己的想法了,手段也多了。朗哥兒這個輔政大臣啊遲早要退下來的,到時候……」顧老夫人微微嘆氣。
這一天,遲早是要來的。
姜初月倒是不急,小皇帝長大了又能如何呢?
他最大的依仗就隻有她家夫君了。
別說是小皇帝,就是先帝在的時候,自家夫君也沒怯過。
自家夫君那是真的沒有不臣之心,否則讓這個天下換個姓氏又不是什麼大事。
「月兒,你說皇帝陛下會不會也學著他的那些祖宗們,飛鳥盡良弓藏的,過河拆橋啊?」顧老夫人隱隱有些擔心。
姜初月勾了勾唇,憑心而論,她目前還沒看出小皇帝對自家夫君有什麼不滿的主動。
那是一個溫和又正直的少年,溫潤又沒有攻擊性。
最讓姜初月意外的是,小皇帝的容貌極其出色,比泰康公主長得還要好看。
難怪那些大臣們都在卯足了勁的上奏讓小皇帝早日大婚立後。
如今的小皇帝也到了可以娶親的年紀了,不過後宮裡除了太後娘娘太妃娘娘這些先帝的妃嬪以及先帝未成年的公主皇子外,並沒有一個伺候的嬪妃。
這點上,姜初月還是很欣賞的。
小小年紀那麼早找女子伺候做什麼?
這個時候就該好好學著如何管理國家才是。
「目前看來還沒有苗頭。」姜初月實話實說,接著又輕輕蹙了蹙眉,「以後的話就難說了。」
顧老夫人又沉默了。
姜初月見她擔心,又笑了,安撫道:「娘別擔心,咱們也不怕他過河拆橋,大不了咱們離開就是了。」
顧老夫人聞言立刻盯著自家兒媳婦看,「月兒,你老實和娘說,你和朗哥兒是不是什麼可能的想好了?」
姜初月笑著點點頭。
當然是什麼可能都想好了。
在先帝上位時就什麼可能都想好了。
顧老夫人臉色鬆弛了下來,唇角劃過一絲莫名的淺笑,「以前我也想過,你們父親也和我聊過,我總是不敢相信。總覺得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咱們就算走,又能走到哪裡去呢?可今日你這樣,娘就放心了!」
「娘放心,也許我們準備的種種退路都不需要,我們一家人會一直好端端的在京都住著,夫君也會一直做他的權臣。」姜初月自信一笑。
這天下,在自家夫君幫小皇帝治理下,早就一副大變樣。
和上幾代皇帝比,已經實現了他們做夢都想擁有的國富民強。
就在去年,史官們重修歷史,再續加鮮有的歷史事迹,如今正處於文宣盛世的開端。
文宣是小皇帝的帝號,歷史上的盛世大部分都是幾代皇帝接力創造出來的,鮮少有某一個皇帝單獨在位時創造的。
但文宣帝就是這稀有的一個。
他才十幾歲就開啟了一個王朝的盛世,這是何其偉大的成就?
但朝堂上的文武大臣,特別是史官們都很清楚,文宣盛世並非是小皇帝開啟的,而是文宣一朝最牛的權臣,顧相大人開啟的。
不但臣子們知道,這天下百姓,如那些學子們,一些有見識的都心知肚明。
顧朗這位左相,也是輔政大臣在民間的威望那也不是說著玩的。
隻要顧朗不謀朝篡位,不管是哪個皇帝當政,敢對他如何?
想要飛鳥盡良弓藏,想要過河拆橋來打壓他,難道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
「想想也是,隻要我們顧家忠君愛國,不會有事的!」顧老夫人也釋然一笑,然後伸手輕輕摸了摸兒媳婦微微凸起的小腹,臉上笑意慈愛,輕聲詢問:「今日孩子可鬧你了?」
姜初月笑著搖搖頭,「和暖姐兒一樣乖。」
「也是一個心疼娘的好娃兒!」顧老夫人笑眯眯的說了一句,又想起了意姐兒,「意姐兒這丫頭就不一樣,你懷她的時候她鬧騰,如今大了脾氣也大!」
姜初月也笑了。
意姐兒雖才幾歲的小娃兒,脾氣確實是比暖姐兒大,但平常很靜很沉穩,惹著她了那脾氣可不得了。
但有一點,對自己親人忍耐就很好。
顧老爺子喜歡逗弄她,她從來不生氣。
但大丫鬟沒找到她要的玩具,她那小眼神冰冷的甩過來,家裡的丫鬟婆子們從來不敢惹二姑娘生氣。
都說二姑娘小小年紀,那冷眼飛過來比相爺也差不了多少。
但顧老爺子卻很驕傲,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兒子家的二孫女了。
本來姜初月以為家裡的孩子也是和大宅三個房頭的孩子一起排序的,但顧老爺子說不用一起排序。
說顧家四房終究不一樣,四房的孩子就單獨排序。
顧朗考慮到一些別的影響,也覺得這樣好些。
姜初月就更不會說什麼了。
家裡日子美滿祥和,這一晃就到了姜初月生產的日子。
這第三胎生的更順利,也確實如太後娘娘所言是個哥兒。
顧相大人終得了一子的消息傳出去後,不知道讓多少人失望了去。
對於老人家來說,有孫女有孫子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顧老爺子和顧老夫人打心裡高興的很,平心而言,確實是要比生意姐兒的時候更驚喜。
姜初月看得出來,卻也並沒有在意。
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至少婆母和公爹確實沒有重男輕女。
在整個京都,沒有哪家祖父母比顧老爺子和顧老夫人更疼愛孫女的了。
老人家隻是希望顧朗能有兒有女皆大歡喜而已。
就是姜初月和顧朗自己也是如此,有女有兒萬事足!(正文完結,後面是番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