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太太心中惴惴不安起來,同時又十分失望十分憋屈,她哪裡知道顧朗打的是這個主意……
而顧朗說完這番話,臉上依然溫和淺笑。
接著韓氏在許夫人的陪伴下過來了,丫鬟們也跟著捧來香茶,顧朗大方的給姜老太太和姜老爹以及韓氏奉了茶。
姜老太太心裡雖然憋了一口氣,這個情況下也隻得好好接了顧朗奉的茶,給了韓氏一早就準備好放在她身上的紅封。
姜老爹是自己準備的紅封,當時雖韓氏也給他準備了,卻比他拒絕了。
他給韓氏的原話是,他自己的女婿,紅封必須親自給。
韓氏也就隨了他。
韓氏自己則歡喜的將一封厚厚的紅封遞到了顧朗的手中。
姜老太太給的紅封裡是韓氏給的一千兩嶄新的銀票。
姜老爹自己的私產不多,給的也是一千兩銀票。
寓意千裡挑一。
而韓氏自己則給了一萬兩的紅封,寓意萬裡挑一。
若是按照規矩,她給的紅封自然不能超過姜老太太和姜老爹,但如今她已經和姜老爹和離了,她願意給多少就給多少,用不著照顧著姜老太太和姜老爹的面子。
何況姜老太太的紅封還是她這邊準備的。
顧朗敬茶之後,就被許家大表兄等人將他以及他帶來迎親的人簇擁了到了外院的花廳。
花廳裡的席面已經備下了。
第一桌席面是八仙羅漢席,還有魚翅海參席,全羊席等。
陪顧朗來迎親的幾人一看姜家的席面都驚了一下。
等落座了後,劉淩跟顧朗在一桌,且坐在顧朗的右下手方向,今日新郎官是貴客,自然坐的頭席。
劉淩就偏頭湊到顧朗耳邊輕聲說調侃了句:「都說你娶了一位財神奶奶……看來不似虛傳。瞧你這嶽母大人,這宴席的手筆夠大,都能招待皇親國戚了……」
顧朗聞言臉上自然有光,卻也趕緊喊了一聲,「噤聲,這話……」
「知道,不能亂說!」劉淩笑了起來,接著又正色道:「慕瑾,你我兄弟感情甚篤,不若將來你來戶部幫我吧!」
顧朗偏頭看了他一眼,目色平淡。
劉淩卻接著道:「你看,你這新娶的夫人如此會掙銀子,是個經商的奇才,你到了戶部後多請她指點指點,也好幫著我日後能替朝廷攢上些銀子……如今國庫雖不至於虧空,可也不富裕啊!」
接著聲音更低了些,「不瞞你說……我私下裡不止一次的推算過,若是今後再發幾次天災人禍,國庫吃不消啊!」
「我剛進了翰林院,還得歷練幾年,再說日後要去哪裡任職,可並非我自己說了算。」顧朗目光輕輕一閃,擡頭看向了劉淩,「想來,子清兄是理解的。」
劉淩聞言便嘆了一口氣,輕輕點了點頭,「罷了,這件事現在說也不合適,將來再說罷!」
顧朗輕笑了一下,沒有再接話。
顧朗所在的席面上剛酒過三巡,就有男客們陸陸續續過來敬酒。
顧朗平時不喜飲酒,平時喝的也極少,哪怕是同僚之間的應酬,他也是能拒就拒的。
隻是今日是他娶姜初月的大喜日子,自然不能也不會拒酒,有人來敬酒,他都一一飲下了。
幸好許侍郎當初就打好招呼,今日不能太勸新郎官酒,要勸酒也是勸隨來迎親的人。
所以顧朗喝的也並不多,畢竟在大周朝的婚嫁規矩,這喜酒倒的一杯其實就是一小口,並非一大盅。
也幸好顧朗隻是不喜飲酒,並非酒量不行,其實有顧老爺子的基因,顧朗的酒量也是不小的。
姜家老大幾人過來給顧朗敬酒之時,本想為難一下新郎官,想著今日是大喜的日子,他們作為姜初月的男性長輩,就算為難一下顧朗,顧朗也不好計較。
他們還有理由,是故意讓氣氛熱鬧起來。
隻是他們剛端著酒盅過來,就被劉淩等幾位給攔住了。
這幾人不是出生高貴就是官職極高,酒量早就練出來了,姜初月家的事情不用顧朗和他們說,他們自己就能留意了,故意見姜家男性長輩帶著小輩們端著酒盅過來,自然不會讓他們來給顧朗惹麻煩。
見他們幾人都拉著姜家人喝酒,其他的客人們不管是出於什麼心理,都跑來陪姜家男性的酒。
表面上看,他們是迎了面子,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劉淩大人等幾人是給他們面子呢。
實際上,他們可是被劉淩等幾人整治的苦不堪言。
就算姜老大他們頻頻給顧朗使眼色求救,顧朗都當不知道,淺笑著見眾人一窩蜂上去給姜家這些男性長輩們以及晚輩們敬酒。
他們醉了也好,也就鬧騰不起來了。
最多讓人將他們給扔到客棧了事。
熱鬧也確實熱鬧,等姜家男性們一個個被這些當官的或者出生高門人家的公子們給灌得酩酊大醉之際,出嫁的吉時到了,喜炮聲也再次響起了。
接著,姜初月的嫁妝如流水一般的從姜家的前後院落裡擡出來,依次出了姜家大門。
一路浩浩蕩蕩的惹的路面看熱鬧的人一個個十分驚嘆,直呼這才是真正的「十裡紅妝」。
其實也並非姜初月的嫁妝是獨一份,其實身份上比姜初月高的那些豪門小姐們的嫁妝擔數比姜初月多的也很多。
隻是在蓮花衚衕這個地界,韓氏嫁女準備的這些嫁妝確實是獨一份了。
不少看熱鬧的都極羨慕。
就是街坊鄰居的也才真正感受到了姜初月家的財力,木蓮村的那些夫人們自此對韓氏更加不敢低看,這是後話。
姜初月在早食的時候隻喝了小半碗的紅棗蓮子羹,按照大周的婚嫁習俗這蓮子是夾生的。是連著生子的吉祥寓意。
而午食的時候許夫人吩咐丫鬟們隻給她吃了幾顆炒花生,主要是怕她吃的太多,到時候容易出恭……
姜初月雖然又餓又渴的,卻也明白今日少吃少喝的確是有必要的,便也接受了。
等嫁妝全部擡出了院子後,她就由春兒和秋兒兩個大丫鬟扶著到韓氏的屋子裡,去向韓氏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