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八零之珠玉在側

? 第 215 章

八零之珠玉在側 8232 2025-04-17 14:15

  第 215 章

  第215章流落海外的越王劍

  初挽給陸守俨打了一個電話, 問起兩個小家夥的情況。

  她出國後,陸守俨便把孩子放在了老宅,恰好陸家幾個孩子也在老宅, 這樣兩個小家夥有“侄子侄女”陪着倒是不錯, 玩得高興, 也把媽媽出差這個事忘了,偶爾別人提起來,還手舞足蹈高興, 看那樣子盼着媽媽帶回什麽“好吃的”。

  初挽聽着忍不住笑,便說日本倒是不少孩子的小零食以及日用品, 都很不錯, 打算給孩子多買點,又說給陸守俨買了剃須刀, 給老爺子買了一個電飯鍋, 除了這個,還給幾個嫂子買了化妝品。

  她生孩子時候, 幾個嫂子都幫了大忙, 如今買東西正好捎帶手給她們送點。

  陸守俨聽着:“你能帶得了這麽多嗎?”

  初挽:“怕什麽,這不是這麽多考古隊員嗎,我看他們都比較節省, 不太舍得花錢,買的不多, 我可以請他們幫忙帶。”

  陸守俨想想也是, 便随她了, 不過還是難免囑咐一番, 雖然日本治安還可以, 但是平時也得小心着。

  初挽笑着道:“這幾天我不是去圖書館那就是待在培訓隊宿舍裏!”

  陸守俨:“當我不知道, 你肯定逛古玩街什麽的了。”

  初挽:“……就知道瞞不過你,不過我才逛了一次!”

  陸守俨:“淘到什麽好東西了嗎?”

  初挽一聽,便興緻勃□□來,将自己淘到的那大碗說了,陸守俨聽得笑道:“就知道你肯定有收獲,不過出去逛街,還是要小心,最好是找考古隊員同行。”

  初挽:“嗯,我知道啦……”

  其實這幾天初挽确實安分地住在培訓隊的宿舍,沒事去圖書館看看書,這邊的書大多是日文的,初挽的日文水平其實看起來有些艱難,隻能勉強看懂。

  不過很快她找到一些不錯的英文資料,那是國內也比較少見的,她便如魚得水起來。

  反正現在她也沒別的事,倒是能埋首研究一番。

  有一些特別好的資料,她不舍得,便用相機拍下來或者用手抄下來,她每天很勤快地做筆記做總結,有時候也把書借回去宿舍晚上讀,一來二去的,倒是積累了一大摞的資料。

  她想着這些可以帶回去,回頭複印了給嶽教授一份,他興許有用。

  很快水下考古培訓班的第一期培訓結束了,接下來是水下考古實踐,而在考古實踐之前,他們先被安排了一些參觀活動,其中也包括座散亂木遺址。

  這正是初挽期盼的。

  大家出發前,初挽用公用電話給考古所打了電話,确認藤村新一近期即将開展他的考古發掘,之後,她又打電話問起《每日新聞》,用英文,把自己說成一個仰慕日本文化的美國人。

  日本人的英語并不夠好,而初挽的英語還算地道,顯然對方也沒聽出她是假的,對她表現得非常熱情。

  初挽便說起,自己希望親眼看到日本石器時代的挖掘,在她熱情的追問下,對方果然說起,他們即将前往座散亂木遺址附近采訪藤村新一。

  她便特意問起來,能不能看到全程挖掘記錄,如果能看到全部記錄,她會更高興。

  對方顯然好像被啓發到了,認為這是一個“good idea”。

  初挽便繼續假裝美國人,熱烈地說着自己的期待,她認為“如果能全程追蹤最好了,能把所有過程拍下來,當然了最好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這樣她就能看到“日本考古的奇跡”。

  在初挽的吹捧下,對方也表示她的提議可行,可以考慮下。

  挂上電話後,初挽便若無其事地跟随培訓隊員上了地鐵。

  她想着,自己這麽一慫恿,這新聞媒體不知道能不能靈感突發,把十年後他們的伎倆提前給用上。

  按說自己的提議還不錯,而安排這一切對新聞媒體來說并不難。

  **********

  宮城縣大崎山位于日本東北地區,山勢蜿蜒,巍峨壯闊,這個季節據說正是旅遊的好時候。

  坐車抵達岩出山站後,他們便被接過去到了下榻的宿舍,用了午餐,正好參加石器文化座談會。

  過去了座談會,這次會議主題是圍繞最古老之石器群展開的,主要探讨了日本舊石器時代遺跡的重要作用。

  會議主要靈魂人物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藤村新一,他也是日本東北舊石器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長。

  在會議上,藤村新一更是放出話來,根據他的研判,他認為日本舊石器考古可以推進到一百萬年前。

  這一次會議不隻是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家,還包括石器文化民間研究團體以及其它普通民衆。

  據說在日本,考古已經是一項全民愛好,會有業務考古愛好者組成考古隊伍進行挖掘探索,這也是為什麽藤村新一能在日本大紅大紫,這裏有着深厚的群衆基礎。

  據說藤村新一的每一次有所發現,三大報紙幾乎都是藤村新一發現新石器,他的每一個發現都讓日本國民沉浸在狂喜之中,這讓他們昂首挺兇,為自己的歷史驕傲。

  藤村新一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後,衆人報以熱烈的掌聲,鎂光燈閃爍不絕,還有狂熱的粉絲跑過來給藤村新一獻花。

  這個時候到了觀衆提問題期間,現場觀衆很積極提問,藤村新一從容不迫地回答着。

  初挽見此,也就提了一個問題,她用日語提問的,問起來:“為什麽每一次新石器的發現都是藤村先生呢?請問這是不是過于巧合了?”

  初挽這麽一說,現場有片刻的寂靜,旁邊一位頭發花白的學者擡起手來,扶了扶眼鏡,不過沒說話。

  藤村新看到初挽,他顯然認出來了,這個人有些眼熟,分明見過。

  他皺眉。

  這時候,就有一位年輕考古愛好者站起來,質問初挽:“請問你這是什麽意思?日本底下挖出幾十萬年前的石器,這有什麽問題嗎?難道你竟然不相信藤村先生嗎?”

  更有人道:“藤村先生可是天才考古學家,藤村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這有什麽問題嗎?”

  初挽:“我隻是奇怪,我仔細看過藤村先生挖掘的地點,有一些其實是不符合地貌條件的地方,這有些打破我的考古學常識。比如藤村先生出土的那些石器埋深很淺,幾乎都是土壤的表層,且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她說這些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有些年輕學者正看向她。

  他們沒說話,但是眼睛裏卻流露出一種異樣,那是被壓抑過後,對于初挽行為的驚訝以及一些說不出的欽佩。

  初挽便繼續道:“但是事實上我們知道,因為地震水流等各種原因,這些底下埋藏物位置會有所變動,不可能在同一水平面上,隻有距今比較早的埋藏物,才可能出現在同一個原生地層。”

  旁邊就有一個學者道:“首先,你對地貌條件的理解未必是對的,要知道幾十萬年前,用你們的話說就是滄海桑田之變,如果以現在的地貌做推論,未免狹隘了!其次,藤村先生十年來一直緻力于石器挖掘,他付出的心皿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他能挖出來石器,這有什麽問題嗎?”

  于是現場頓時熱烈起來,大家一緻擁護藤村新一先生,認為他是當之無愧的日本“神之手”,這種權威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懷疑他的人,那自然是心存不軌。

  簡單一句話“難道你對日本歷史推進到七十萬年前有什麽不滿嗎”就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初挽這個外國人身份更是敏感,旁邊趙譚智見此,趕緊碰了碰她胳膊,示意她不要多說了,這樣不太合适。

  初挽重新坐下,她看到,因為她的質疑,有少部分考古專家其實臉色并不好看,還有一些記者交頭接耳的。

  其實可以看得出,這裏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真正有腦子的人是有些質疑的,但是這件事已經不單純是學術問題,而是摻雜了狂熱的民族自尊心以及驕傲感。

  據說前幾年有一位考古專家提出質疑,但是他很快被整個日本東北一帶的舊石器圈排擠,被禁止參加發掘,也被禁止觀摩發掘出土石器。

  之後,這個人更是被迫離開了日本。

  這件事使得藤村新一的權威前所未有強大,也使得後續沒有人敢輕易冒頭了。

  至于記者們,更是并不敢随意打破民衆的這種狂熱崇拜。

  但是,他們心裏未必不犯嘀咕,畢竟抛卻那些狂熱,稍微冷靜下來都知道,這事有多不靠譜。

  會議結束後,初挽和幾個隊員一起離開的時候,明顯感覺到,現場氛圍不太友好,有人甚至嘲諷地道:“我們的考古取得這樣的大發展,有人是不是眼紅了。”

  初挽見此,也沒搭理,和隊員徑自回宿舍。

  回到宿舍,隊員都安慰初挽,大家都知道她孩子還很小,不到兩周歲,就這,還陪着大家夥過來日本,都挺感激她的。

  至于她質疑的那些問題,其實大家也都覺得疑惑,怎麽一個業餘考古愛好者,幾年之間就直接讓日本舊石器考古直接取得了過去上百年都沒有的成果,考古是很嚴謹的事情,怎麽感覺日本這石器考古像是切西瓜咔嚓咔嚓的?

  不過大家讨論了一番,倒是也明白,石器不像人骨或者樹木,可以用科技手段來測量年代,所以現在日本考古學家判斷石器年代的辦法是古地磁斷代法,就是通過地球磁場的變化來确定底層年代,确定了底層年代後,埋藏在那個底層年代的石器就是那個年代的石器。

  這麽一來,藤村新一在某個地層中挖出石器,就被認定是那個年代的,一切看上去比砍白菜還要輕松了。

  晚上時候,大家簡單吃過飯,初挽準備回去休息,誰知道這時候,卻有記者找上她,對方號稱是新聞記者,想采訪下她的看法。

  初挽馬上意識到了,這些記者估計也懷疑,他們也想找一個突破口。

  她當即痛快接受采訪,彼此在一家咖啡店聊了聊。

  記者開始的時候還有些試探的意思,後來看初挽比較坦率,也就直接說了:“其實我們一直都很懷疑,這一段也一直在追蹤着藤村先生的考古行蹤,隻是沒有确切的證據,我們并不敢說什麽,在日本,年輕的考古學者哪怕有所懷疑,也會被排斥。”

  初挽:“這倒是也能理解,畢竟藤村先生做下的事情,大家喜聞樂見,他已經成為石器考古的權威。”

  記者又詳細地和初挽講起目前的情況,以及她的打算。

  初挽聽着,知道他有些想法,但是不夠成熟,便将自己知道的上輩子的一些細節說給他聽,當成自己的想法,詳細講了講。

  那記者聽了,茅塞頓開:“也許可以試試,沒準能拍到更多信息,就算拍不到什麽,但至少我們可以獲得獨家新聞,我們就拍到第一現場。”

  初挽贊同:“對,沒準到時候能超過三大報紙,成為獨家新聞。”

  記者顯然有些摩拳擦掌,他忙和初挽告別,顯然去找同事商量了。

  不過可惜的是,水下考古實踐活動要開始了,初挽沒辦法在現場看熱鬧了。

  *********

  這次的水下考古實踐包括水下攝影、搜索巡回、潛水設備維修維護和國際救援培訓等,這其間因為涉及到設備的租用以及協調,初挽少不得跑前跑後,跟着協調,輔助培訓隊員的工作。

  連着一周多,一切總算步入正軌,初挽也可以松口氣了。

  她打電話給那位記者,問起來,知道對方已經進行布局,在藤村新一即将挖掘的地方準備安置攝像頭,并且藏得非常隐蔽:“一般人肯定不可能發現的,這是松下公司新出的高科技攝像頭。”

  初挽聽着,很是放心,高科技就是好,這個時候能提前用上了。

  确認記者那邊布置沒問題後,她也有了閑情逸緻,因為惦記着撿漏,便幹脆兌換了一些日元,自己坐車過去了東京。

  東京的古玩店鋪林立,顯然比大阪要專業,不過這邊的古玩店都是單品,專門的瓷器店,青銅店,或者佛像店。

  初挽倒是不指望一定買到什麽,就是随意看看,青銅器太重了,刀劍也沒什麽興趣,就算偶爾看到有漏,不大,也就放過了。

  她買了一把南部鐵壺,撿漏了霁藍釉大碗,現在并不急于再購入什麽,可以有耐性慢慢看。

  她在東京逛了一天,也沒逛到什麽,這時候有點累了,便準備回去酒店。

  日本的出租車太貴了,叫一次出租車起步價竟然要一萬日元,将近一百人民幣,初挽雖然現在不缺錢,但也不想這麽揮霍。

  她想節省體力,坐地鐵回去酒店,這樣明天一早再做地鐵過去培訓酒店。

  第二天就可以回去培訓酒店了。

  誰知道就在她要離開市場時,卻見那邊櫥窗裏竟然挂着一把劍。

  那把劍——

  初挽看了後,頓時有些疑惑。

  她走上前去,仔細看了看,那是一把青銅劍,劍體非常寬闊,上面有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首是圓盤形,鑲嵌着綠松石,還殘留着鑲嵌寶石脫落的痕跡。

  劍格兩面是雙鈎鳥蟲書銘文,從初挽的角度,那銘文赫然正是戉王字樣。

  這個戉應該是越,所謂戉王應該是越王了。

  初挽看了看這家店鋪,這是一家瓷器店,并不是專營刀劍的,看來是偶爾得了,又不懂,便挂在那裏?

  初挽當即進去,先看了看瓷器,問了問價格,沒發現什麽好的,之後才看向這青銅劍。

  她問店家能不能拿下來看,店家倒是痛快。

  初挽拿起那把劍,卻見劍的另一側有四個字,正是“者旨於睗”。

  一看到這四個字,初挽便懂了。

  她知道這把劍。

  上面的者旨其實是諸稽,是越王的姓氏,而於睗則是越王勾踐的兒子,也曾經在位,隻不過在位時間比較短。

  這把劍她上輩子曾經在博物館看到過,關于這把劍的經歷,也是有些傳奇。

  這把劍其實是八十年代初在浙江挖出來的,結果被以一萬元價格賣給了文物販子,按照上輩子的情況,這把劍輾轉到了香港,但因為看着太新,無人識貨,以至于一直滞留在香港某家古玩店。

  到了九十年代,大陸一位文物專家無意中看到了,認出這是國寶,但是當時也恰巧了,店家說有兩位古玩商都想要,開價要一百五十萬港幣。

  這位專家沒辦法,回到國內,登報呼籲請求讓國寶回家,在這個時候,杭州鋼鐵集團站出來,最後幾經周折,終于以一百三十多萬港幣将這件越王劍帶回浙江,成為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初挽沒想到,此時,1988年,早于那位專家幾乎十年,自己竟然能有幸在日本遇到它。

  而現在,顯然,這把劍的身價應該還沒到一百多萬港幣。

  她便拔出那劍,卻見那把劍身寒芒泠泠,并不見鏽斑。

  當下越發肯定,就是那把了。

  她随口問了問價格,對方顯然沒指望她買,便随口說一百萬日元。

  初挽大緻算了算,一百萬日元是一萬元人民幣,買一把國寶名劍,算是很值了。

  這把劍再過一些年,香港直接賣到一百多萬。

  當然最關鍵的是不是錢,而是她現在買到手,等于排除了這把寶劍流落海外的風險。

  歷史是有很大偶然性的,不要說她重生了,就是她沒重生,重來一次,歷史的發展趨勢未必就完全一樣,可能因為一粒微小的灰塵,就完全不一樣了。

  誰知道那位專家會不會去香港發現這把寶劍,誰知道還會不會有一個杭州鋼鐵集團站出來買回這把劍。

  不過此時的初挽,也沒表現出太大的興趣,隻是随意問了幾個問題,又問能不能便宜,對方看了看初挽,表示最低可以打一個九折,也就是大概九千人民幣。

  初挽看出,對方是專營瓷器的,這把劍應該是捎帶手的。

  他應該是以比較低的價格拿到的。

  從國內兩萬塊賣給文物販子,到店家開價一百萬日元,這價格雖然縮水了,應該是中間發生了誤會,導緻大家以為這把劍是贗品。

  當下她不再說什麽,直接買下,對方顯然也意外,便很熱情地給她包在了黃色錦盒中,外面又一層層包好了。

  初挽拎着這錦盒,回去酒店,到了酒店後,她再次打開,仔細地端詳着這把劍,實在是越看越喜歡。

  她覺得自己實在是功德圓滿了,這次日本之行,已經不指望能再有運氣淘到什麽,目前唯一的期待就是藤村新一大揭秘了。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xbanxia.com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