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肥皂工坊開工
顧老太太得了這樣重要的差事,很是有些受寵若驚。
不過大孫子需要她重視她,她還是非常開心的。
再加上她對自己的管理能力也很有信心,這一大家子不就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條嗎?
「小遠你放心,有我在工坊幫你盯著,要是有誰偷懶不幹活,我就讓他們捲鋪蓋走人!」
顧老太太一個立正,眼神堅定向顧洲遠保證道。
「小遠,」顧老爺子看著眼饞,便也開口道,「你看我能幹些什麼?」
顧洲遠還沒開口,顧老太太便沒好氣道:「你想幹什麼?家裡還要幫小遠做糖水,你在家替我看著,要是出什麼岔子我找你算賬!」
老太太本來是要坐鎮家裡的,她對老二家還是放心的,就是老三媳婦兒讓她有些擔心。
現在她要幫小遠照應工坊的事情,家裡也就留老頭子看著,應該也能行。
顧老太太準備今天晚上,將做糖水的事情細分到家裡每一個人頭上。
誰負責洗仙草,誰負責劈木頭,誰負責搓圓子,誰負責煮仙草……
一方面是防止出現有人幹有人歇的情況,另一方面也顯露一下她的管理能力。
到時候她會按照個人表現,來派發各人的工錢。
這活兒家裡女人孩子乾乾就足夠了,滿倉滿屯還有大柱二柱都是要來幫小遠幹活的。
第二天,被錄用的88個人早早就在工坊門口集合了。
開工之前,顧洲遠這個作坊負責人自然是要上去講兩句的。
「我這裡的工錢想必大家都已經了解了,根據工位不同工錢也有所不同,吃力氣的工位是一月900文工錢,還有的工位一個月是750文。」
「工錢是一月一結,每月的初十發上個月的工資。」
說到這裡,顧洲遠停頓了一下,留給眾人消化的時間。
眾人果然低聲交談起來。
他們之前有人是去過工地上扛大包的,那時候工錢都是一天一結,不過那都是打零工,幹不了幾天。
也有人去給鄉紳富戶家幹過活,基本都是等所有活兒幹完了,一起結工錢。
像顧洲遠這般一月一結工錢的,他們還從未遇到過。
「一個月一結挺好的,這樣我每個月就能領900文的工錢。」
「沒錯,一下子拿一大筆工錢,想想都激動!」
「小遠我是絕對信得過的,別說一個月一結,就是一年一結也沒啥!」
顧洲遠見沒人提出反對意見,便繼續說道:「工坊每日辰時上工,我這裡不供飯,午時下工,給半個時辰讓你們回家吃飯。」
「下午一直幹到申時末收工,做九休一。」
底下又有人發懵了。
「啥叫做九休一啊?」胡大全舉手道。
「就是做九天休息一天。」顧洲遠解釋道,「誰家裡一年到頭還能沒個事兒?每十天裡就會有一天假期,讓你們回家處理瑣事。」
聽到他的話,所有工坊的員工全都呆住了。
甚至那些跑來看熱鬧的村民也都一臉不可思議。
做九天還給放一天假,天底下還有這等美事兒?
有人還在被這奇特的假期新模式給驚住了。
已經有聰明人想到了更關鍵的點。
工坊的工錢是按月付的呀,之前說好的是30文一天,那麼一個月正好是900文。
現在每月平白多出3天的假期,也就是說他們白拿三天的工錢!
嘶~沒想到手裡飯碗的含金量還在增加。
顧洲遠把人帶到工坊裡。
第一間房裡是6口大竈,用來加熱保溫油脂。
燒火這工作顧洲遠安排了6個女人。
還有6個人負責往鍋裡添加鹼液,一邊添加還要一邊攪拌,這裡安排的是6個漢子。
本來是有過濾草木灰這道工序的,顧洲遠省的麻煩,直接在商城裡買的純鹼。
反正顧得地懂得用草木灰提取鹼液就行,技術上不是難題。
直接用純鹼還可以防止香皂肥皂的製作工藝被人給學了去。
顧洲遠專門安排了人在一個小隔間裡兌鹼液。
這一步說重要也重要,因為事關肥皂的最關鍵配方。
說不重要嘛確實也沒啥,純鹼在同村乃至整個桃李郡都買不到,見過的人大概也沒幾個。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這一道是讓孫木頭來乾的。
這孩子對顧洲遠心懷感恩,恨不得為顧洲遠拋頭顱灑熱皿來報答恩情,自然是不會把秘密洩露出去分毫。
小隔間裡還有另外一個人。
沒錯,就是小五,他想到工坊裡給顧洲遠幹活,這樣他跟妹妹吃飯才能吃得安心。
顧洲遠讓孫木頭帶著他,專門負責配置鹽水。
兌鹼水跟兌鹽水這活兒可以說是極其輕鬆的。
兩人大把的空閑時間,顧洲遠準備以後讓他們利用這些時間來背書練字。
他以後的攤子越鋪越大,像小五孫木頭這些信得過的幫手,都要識字才可堪大用。
還有一個房間裡是用來提取香料的,不過現在蝗蟲剛剛肆虐而過,沒有花瓣原料,這房間便暫時閑置著。
香皂的香料依然是顧洲遠從商城裡買的現成香精。
還有負責把香皂溶液倒模具裡的。
顧滿屯帶著10個人沒日沒夜的趕工,也才做出了100來個模子。
都是些最簡單的肥皂模子,香皂的模具設計的是圓角,用時肯定還要更長。
不過今天才剛開工,眾人都是新手,都還在摸索學習,100個模子勉強也夠用了。
工坊裡還有包裝組,搬運組,甚至劈柴挑水組,總之機構是無比臃腫。
還有專門收集甘油的。
甘油可是個好東西。
可以作為保濕劑,幫助皮膚鎖住水分,形成一層水膜,從而滋養乾燥粗糙的肌膚。
還可以做成開塞露,緩解便秘。
這肥皂的副產品自然不能浪費,這樣工坊裡生蛋的金母雞便又多了一隻。
一間大屋子是倉庫,用來放置原材料跟成品。
庫房管理員暫時還沒有合適的人選,便由顧招娣兼著,後面再慢慢發掘人才。
工坊就這樣開工了。
隻要10幾個人就能運作的工坊,顧洲遠足足用了80多個人。
他放棄了將利益最大化,卻收穫了更多。
讓80多個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將大同村緊緊攏在了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