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買鴨苗
「要說這顧老三最近不知走了哪門子狗屎運,上回上山撿了頭野豬,這回又挖到一棵野山參。」
「你沒聽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他那次眼瞅著都咽了氣了,不知怎的又活了過來,下了陰間還陽的人,都是有好運氣的。」
「他嬸子,眼紅不?要不你也死一回看看,說不準下次你能撿到金元寶呢!」
「滾你大爺的!」
村裡人說什麼的都有。
顧洲遠挖到野山參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顧家的人當然也都知道了。
老宅的人現在都圍在顧洲遠家院子裡。
「小遠,要不要我陪你去縣裡一趟,把這野山參給賣了。」顧滿倉很是激動。
「不用了二叔,我自己一個人去賣吧,你今天跟三叔上山一趟,砍些楠竹,我想把深潭那裡的水給引下山。」顧洲遠趕緊道。
要是二叔跟他一起的話,很多事情操作起來就很不方便。
當然引水下山這事也不是他支開二叔的借口,而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乾旱跟蝗災組合在一起基本無解,但他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想辦法。
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啥都不做就放棄,不是他的風格。
經歷了這些事兒,顧洲遠現在在顧家說話已經很有些分量。
顧滿囤跟顧滿倉點頭應下。
顧老太太囑咐道:「你坐有財的牛車去,把野山參貼身藏好,別跟剛剛一樣,拎在手裡招搖過市,現在年景不好,紅眼睛的人可啥事兒都做得出來!」
」知道了阿奶。」顧洲遠笑著答應。
「小遠,你能不能再找你馬幫的朋友買些粟米?要是沒有粟米,搞些白米也行!」三嬸汪氏瞅準空子,插嘴道。
她向來是個精明的,自然知道糧價還會持續上漲。
雖說最後朝廷的常平倉會放出平價糧,但是經過上下官員的層層盤剝,能真正到了老百姓手裡的平價糧那是少之又少。
顧洲遠有途徑能搞到這樣低價的糧食,還不趁著別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死命往家裡倒騰糧食!
這孩子沒腦子,手裡捧著個聚寶盆卻不知道用,那就讓她這個當長輩操心吧。
她遞給顧洲遠一個小荷包,裡面裝著的是她全部的私房錢。
「這裡是一兩八錢銀子,幫嬸子都換成糧食,粟米白米都行!」
顧滿倉蹙了蹙眉頭,看了一眼顧滿囤。
顧滿囤拉了一把汪氏:「你買這許多糧做什麼?小遠你別聽她的。」
其實他哪能不知道自家婆娘在想些什麼,他又不傻,那米買回來一轉手,囤上些日子,價錢翻個個兒都不成問題,當真是比搶錢來的都快。
但他也知道,不能讓小遠為難,一次還行,要是讓小遠老跑去求人辦事,人家朋友肯定也會厭煩。
顧洲遠笑了笑道:「等我賣完人蔘,去找我朋友看看,但我也不敢保證這事兒能辦成,畢竟你們也知道,現在糧食行情有多俏。」
汪氏連連點頭,「我相信你能辦成。」
顧洲遠呵呵一笑。
坐著牛車到了縣城回春堂。
掌櫃的看到顧洲遠拿出來的人蔘,仔細端詳起來。
「嗯,年份大概在五十年上下。」
林下參雖說沒有人工幹預,但是所選的環境還是經過挑選的,肯定不像真正的野山參的生長環境那般惡劣。
所以40年的林下參蘆頭株形跟50年的野山參長得差不多大。
掌櫃的小心拿起人蔘湊到鼻尖聞了聞,微微蹙起眉頭,這參的藥味好像淡了些。
顧洲遠問道:「掌櫃的的覺得這50年的參值個多少銀子?」
掌櫃的想了想,伸出食指大拇指,比了個八的姿勢。
「八兩銀子。」顧洲遠沉吟,要說100商城幣換來八兩銀子,足足翻了差不多80倍,他應該知足了。
可正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掌櫃的一定還留有餘地。
他要是太爽快了,反倒是惹人生疑。
「掌櫃的有些欺生了,我這50年的人蔘,怎麼著也值個20兩白銀吧。」
「正常50年的野山參要價20兩不算多,可你這人蔘藥味稍淡了些,可能是因為今年先澇後旱的原因,可惜了,現在隻值八兩銀子,嘖嘖,可惜了。」掌櫃的一臉惋惜。
顧洲遠看著掌櫃的眼睛,微笑道:「再加點兒。」
「10兩,不能再多了。」
「18兩!」
「12兩。」
「17兩!」
「最多15兩,再不能加了,要是不行,你就去別的藥鋪瞧瞧吧。」掌櫃的把野山參推還給顧洲遠。
「好咧,15兩就15兩,成交!」顧洲遠齜著牙笑了起來,這價格已經超出他的預期了。
從回春堂出來,顧洲遠讓顧有財帶他去賣雞鴨苗的炕坊。
蘆葦編織的圍欄裡,一隻隻嫩黃嫩黃的毛球擠在一起。
問了問老闆價格,最小的小鴨苗六文一隻。
旁邊圍欄裡有長了一個月的小鴨子,翅膀已經開始長出羽毛,老闆說一隻要13文錢。
雖然顧洲遠更喜歡毛茸茸的小鴨苗,但是他買鴨子是準備讓它們到田裡吃螞蚱的。
所以他還是選擇買大一些的鴨子。
花了一兩銀子,老闆一共給了80隻鴨子,還送了兩隻鵝苗。
回去的路上經過糧行,門口果然還是亂鬨哄的擠滿了人。
顧洲遠站在牛車上面,使勁往糧行門上的木牌看。
可離得太遠,他到底還是沒看清上面寫的今日糧價。
拉過一個老漢打聽了一下,才知道白米已經漲到28文一斤,而粟米則是15文一斤。
這長勢比昨天放緩了些,畢竟現在蝗災還沒有真正來臨。
各家過來搶糧也都是因為從眾心理,都覺得大家搶,我也跟著搶,要不然都被別人搶光了。
至於三嬸說的買糧的事兒,顧洲遠決定先放到一邊,回去就說沒買到就是了。
糧食他商城裡有的就是,隨時都可以拿出來,餓不著老宅的人。
但是他怕三嬸搞到糧食倒買倒賣,到時候動靜弄得太大,會鬧出很多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