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新的一年
沈初寧不打算傷及無辜。
直接指著剛才眼神憤恨的看向她的那瘦高個男人道:「同志,就是他們家投機倒把。」
剛才緊張的人全都鬆了一口氣。
而那瘦高個則是腳步一頓,回頭神色怨毒的瞪向了沈初寧。
沈初寧毫不畏懼的瞪了回去。
中分頭立即帶著人去他家查去了。
看熱鬧的街坊鄰居自然也跟著轉移了。
等那些人走了,周婭才雙腿發軟的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
她雙手還緊緊抓住沈初寧的手,「寧寧,幸好你來了,要不,剛才我……」
周婭到現在聲音都有點顫抖,後背也全都被冷汗打濕了。
沈初寧拍著周婭的背緩和著她的情緒。
「寧寧,你是怎麼拿到這批條的?」周婭緩過勁兒來後,問道。
沈初寧猶豫一下,還是跟周婭說了實話。
周婭知道這批條是徐建剛幫她拿到的以後,沉默了好一會兒,才看向沈初寧說道:「寧寧,待會兒我準備點禮物,你陪我去感謝徐團長,行嗎?」
沈初寧笑眯眯開玩笑道:「姐姐都發話了,那我肯定不能說不啊!」
站在徐建剛家門外的時候,周婭緊張的深呼吸了一口氣,扯了扯自己的衣角。
轉頭問沈初寧道:「寧寧,你幫我看看,我頭髮沒亂吧?」
沈初寧笑道:「沒亂,姐的頭髮梳得可漂亮了。」
「那我這身衣裳……」
周婭仍舊緊張的繼續問道。
沈初寧笑著道:「姐,你的衣裳也很漂亮。」
沈初寧話音落下,周婭糾結一陣,還是轉身想走。
「寧寧,要不我還是不去了。他都讓你別跟我說,那咱們就當不知道……」
「周同志,沈同志……」
周婭話音未落,徐建剛驚喜的聲音就傳入兩人耳中。
周婭現在想走也不能了。
她擡眸看了徐建剛一眼,還沒說話,耳根子先有些紅了。
「徐團長,謝謝你幫我申請的批條的。」
她慌忙垂下眼瞼後,把帶來的禮物往徐建剛手裡一塞,轉身就跑了。
「誒,周同志……」
她速度快到徐建剛都沒反應過來,她已經跑沒影兒了。
徐建剛看著她背影消失,又看了看她塞到自己手裡的禮品,有些傻呵呵的咧嘴笑了。
沈初寧也瞥見一眼周婭送的禮,是一件軍綠色的男士襯衣。
顯然東西是周婭早已經準備好的,隻是今天借著這麼一個由頭才給徐建剛。
「徐團長,不好意思,我食言把辦批條的事情告訴我姐了。」
雖然這件事讓兩人的關係明顯破冰,兩人都挺高興的。
但對沈初寧來說,畢竟是她先答應了徐建剛不說,後來又說了,她自然該跟徐建剛道歉。
徐建剛這時候拿著周婭送給他的襯衣,樂得嘴都合不攏,連連道:「沒關係沒關係……」
沈初寧跟徐建剛道別後,也是一臉滿足的往家走。
她現在覺得看別人談戀愛,也有一種吃了糖一樣甜滋滋的感覺。
她笑眯眯的剛走到拐角處,就對上了周婭一雙歉意的眸子。
「寧寧,對不起啊!」周婭雙手不安的交握著跟沈初寧道歉,「我剛才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回事,就……就自己跑了……我……」
她是跑過來之後,才意識到她把大著肚子的沈初寧一個人留在了徐建剛家門口。
她想回去接沈初寧,可又不知道應該怎麼面對徐建剛,就……
沈初寧撅著嘴,挽住了周婭的胳膊,一臉認真的說道:「姐,你剛才確實有些太不仗義了。
所以作為補償,你今晚要給我們做好吃的!」
周婭的歉疚情緒瞬間就被沈初寧這俏皮的模樣給撫平了。
樂呵的應了下來。
周婭店裡被舉報後,也算是因禍得福。
那一片兒同樣開小裁縫鋪的那家被抓了,這類型的店隻剩下周婭一家不說,她還是被認證過的合法開店的。
街坊鄰居要做衣裳或者要縫縫補補什麼的,自然就找她。
她的生意一時之間好得每天都忙不過來。
林淑蘭也每天去店裡幫忙。
沈初寧原本也打算去,但她不擅長用針線不說,縫紉機也用不明白,去也幫不了什麼忙。
而且現在臨近過年了,哪怕是羊城這種溫暖的地方也越來越冷了。
沈初寧在家準備年貨。
除了自己家過年的以外,還有要寄回老家的。
她帶著小芮芮去選了幾匹羊城這邊現在最時興的布料,又給長輩一人買了一件成衣,下面的小輩兒一人買了一雙鞋,還給小姑娘們都買了些時興的頭繩,頭花。
分成兩個包裹分別寄到沈家和周家。
她的信寄出去之後沒幾天,就收到了慈航村那邊給她寄來的包裹。
爹照樣給她準備了臘肉、香腸、臘魚、臘兔子。
今年政策上放開了,農村每戶能養的雞鴨數量多一些,爹還熏了臘雞、臘鴨一起給她寄過來。
滿滿一大袋子的肉類,又大又沉。
包裹裡還有三封信,一封是大哥寄的,除了跟她說家裡的情況,就是再三叮囑她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
還有一封是老師的,老師跟她說的多半是政治上的改革和社會上的變化。
還有一封是大堂哥劉彥峰寫的。
劉彥峰前不久已經結婚了,再過一段時間劉秀傑也要結婚了。
劉彥峰除了跟她說這兩件喜事之外,還說了大伯回去後的情況。
大伯回到劉家後,跟大伯母雖然還是分房睡的,但現在兩人不再爭吵,也不會互相冷臉了,有事都是好言好語的商量,相敬如賓的模樣。
沈初寧看了信之後,反而有些擔心。
上嘴皮都有碰到下嘴皮的時候,夫妻之間磕磕碰碰更是在所難免。
如果兩口子真的相敬如賓了,那才說明兩人的關係岌岌可危了。
不過她畢竟是晚輩,而且還隻是外嫁的侄女,不好對大伯的婚姻多說什麼。
隻回信的時候特地跟大堂哥強調了一下,要多關注長輩心裡的想法。
周家那邊周父同樣給寄了臘雞、臘鴨,周老大家和周老二家寄的是各種山貨。
信同樣是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