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06章 顧遠之升遷
打聽到真實收成的村民們徹底不淡定了,飛快跑到大槐樹附近。
“村長,種子還有多少,我都要了。”
“你休想,村長那裡本來就沒剩下多少種子,你都要了,我家咋辦?”
“村長,别聽張老二的,我家那一份種子必須買。”
村長被幾個村民團團包圍,生怕沒有自家的種子。
村長見狀,知道自己要将這些種子全部留下的願望泡湯了。
剩下的種子剛好,不偏不倚每家十斤。
一牛車的種子就這樣,全部分發完畢。
按手印确認放棄購買的村民很是好奇,這見都沒見過的種子怎麼還争搶上了。
詢問後才得知,何家去年種植這紅薯,畝産量竟然達到了七千斤。
完了……
他們都已經按手印放棄購買。
這麼高産的種子,與他們失之交臂。
沒買成種子的村民一個個唉聲歎氣,就好像失去了一座金山那般難受。
種子到手沒幾日,麥禾村便迎來了今年的春耕。
雖說冬天鬧了雪災,但這場雪融化了以後,也不是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起碼的,耕地還挺濕潤的,非常适合播種。
春耕,何項北也跟衙門告了假。
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回家春耕,顧遠之又帶着幾個官差過來幫忙。
顧遠之是真的很賣力,除了他本身就能吃苦以外,也是想多了解一些紅薯的種植技巧。
到時候,他就可以寫一份詳細的種植方法,送到皇上手中,為明年全國大量種植紅薯做準備。
顧遠之跟着何家人一起種植紅薯的第二天,縣衙的師爺親自來麥禾村找他。
“大人,你先别忙了,快跟我回衙門,有您的聖旨。”
顧遠之疑惑的起身:“聖旨?”
師爺因為跑得太急,還在喘着粗氣。
“是的,傳旨官就在咱們衙門等着呢,您快跟我回去。”
接聖旨是大事,顧遠之一刻都不敢耽誤,連衣服都顧不上換,直接騎着衙門借給何項北的馬飛奔回縣衙。
顧遠之到了縣衙,直奔後院的書房。
傳旨官正百無聊賴的等在那裡,見進來一個糙漢子,臉色立刻變得陰森起來。
“什麼人,竟敢擅闖官員的書房?”聽這有些尖細的嗓音,應該是位宦官。
顧遠之下意識看了一眼自己的裝扮,一身粗布短打,上面雖然沒有補丁,但的确有些髒,還有他的鞋子,上面糊滿了泥巴。
自己這樣的裝扮,難怪會被人誤會。
他朝着那宦官拱拱手:“我就是這昔陽縣的縣令顧遠之,剛剛在村裡耕種,一時着急,忘記換衣服。”
宦官聞言,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站起身:“不好意思,是咱家眼拙了,顧縣令,請換好官服接旨吧!”
沒想到,這位顧縣令還能親自參與到百姓的耕種當中,還真是難得一見的好官。
難怪皇上會對他如此重視,親自下旨提拔!
“公公稍等,我這就去換衣服。”
顧遠之速度極快,換好官服折回,那宦官便開始宣讀聖旨。
聖旨前面,都是當今皇上對顧遠之的誇獎,然後才是重點。
顧遠之不但找到高産糧種上報給朝廷,還能夠帶領百姓成功抵禦雪災。
據朝廷派來的欽差上報,昔陽縣在這場雪災中,損失小之又小,在整個曆史上來講,都極其罕見。
因此,皇上對顧遠之的為官之道十分看重,覺得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實在埋沒人才。
顧遠之在昔陽縣任縣令期間,功績卓著,直接連升兩級,任五品大理寺丞一職,立即上任。
宣讀完聖旨,宦官笑着道:“恭喜顧大人,皇上口谕,請您立刻動身,跟咱家一起入京。”
顧遠之接到聖旨還有些恍惚。
他知道自己憑借這些功績,會得到提拔的機會,那也頂多就是縣令升知府。
萬萬沒想到,一下子越了兩級不說,還成了京官。
見顧遠之還在愣神兒,宦官提醒道:“顧大人,還愣着做什麼?趕緊将衙門裡的事情交代一下,盡快跟咱家動身吧!”
顧遠之反應過來後,朝着宦官抱拳:“好,我先帶公公去安置。”
一路奔波,宦官的确有些累。
“好,就有勞顧大人了。”這顧大人被皇上看中,自己還是要捧着些才是。
顧遠之就住在縣衙,家裡沒有下人,隻有一個老娘。
縣衙後院的閑置房間不少,但沒什麼擺設,頂多有張床和桌椅闆凳,都是那些官差遇到公務繁忙的時候,不方便回家時候居住的。
顧遠之清貧慣了,也沒考慮太多,直接帶着宦官到了一間自認為還不錯的房間裡,起碼不漏雨……
宦官看到顧遠之給自己安排的房間,頓時就傻眼了。
他在宮裡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住的地方也比這裡好上無數倍。
這個顧大人,自己辛苦趕來送他升職的聖旨,不給包個大紅包也就算了,怎麼還讓他住這種連下人都不想住的房間。
顧遠之轉頭,見宦官站在門口沒有動,問道:“公公是覺得這裡不合适嗎?”
“咳咳……那個,咱家還是去城裡找一家客棧,顧大人這裡安排好了,去客棧找咱家就是。”
看顧大人的樣子,不像是在裝傻,這衙門應該真的很窮。
人家是五品官員,自己一個宦官,還是不要說些有的沒的,平安回到京城交差比什麼都重要。
見宦官神情有些不對,又要去住客棧,顧遠之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
他有些歉意的解釋:“還請公公見諒,衙門是真的清貧,居住環境不怎麼好。”
“無礙無礙,咱家難得出宮辦差,住在客棧裡,順便逛逛昔陽縣的景色。”
顧遠之也沒有勸留:“好,我這就叫人送公公去最好的客棧。”
他也不是一點兒人情世故不懂的,叫來一個官差,自掏腰包給了些碎銀子,讓人送宦官去客棧,并且交代,一定要定一間上房。
送走傳旨的宦官,顧遠之立刻通知老娘收拾東西。
于氏聽聞自己的兒子升遷,激動得老淚縱橫。
年輕時候的苦沒有白吃,兒子終于有了出頭之日。
京官啊,那可是京官,多少從縣令做起的官員,到死也沒有做京官的機會,還是被皇帝親自提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