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八零之珠玉在側

? 第 303 章

八零之珠玉在側 6834 2025-04-17 14:15

  第 303 章

  第303章黑袍女人

  說話間, 兩個人繼續随意逛着,這麽逛着間,初挽還遇到幾個熟人, 戴維來了, 洛克菲爾德家族的幾位公子小姐也來了, 其中包括查德維克。

  查德維克見到初挽頗為熱情,上次初挽在北京招待了他和老洛克菲爾德,彼此也算是老交情了, 此時在迪拜重逢,格外親切。

  除了洛克菲爾德家族, 初挽還陸續看到幾位知名人士, 叱咤IT界的科技新貴,財富榜上數一數二的new money, 還有歐洲王室成員, 也包括她之前認識的瑞典王子等。

  至于圍着頭巾的阿拉伯王子,更是一個接一個的, 都是有錢人。

  除此之外, 也有一些歐美博物館的負責人,德國的老相識費舍爾看到初挽,表情很有些無奈:“初女士, 很高興見到你。”

  他們博物館的宋代汝窯就這麽活生生被初挽給薅走了,他想起來就心痛, 已經為此懊惱了一段時間, 這輩子他怕是過不去了, 見到初挽就想起一次。

  聶南圭陪着初挽四處逛了一圈後, 也到了中午時候, 他請初挽吃飯, 鵬叔也一起過去。

  坐在車上後,聶南圭拿來墨鏡戴上,之後才道:“你現在果然是名滿天下,這種場合轉一遭,到處都是打招呼的。”

  初挽笑盈盈地道:“不過是點頭之交,你看,大中午的,我還不是得讓你請我吃烤駱駝?”

  聶南圭卻涼涼地看了她一眼:“可算了吧,那是因為別人不來,不然你早把我扔一邊去了。”

  初挽疑惑地看他,雖然這是真話,但是也不用這麽直白吧……

  聶南圭摸着下巴,有些不可思議地擰眉:“刀鶴兮怎麽了,他怎麽不來?”

  初挽:“不知道啊。”

  聶南圭笑了下,便不再提了。

  ************

  聶南圭帶着初挽徑自過去老城區,這裏叫做巴斯塔基亞老城,據說是迪拜最古老的遺址了,汽車經過狹窄的磚石老街道,路邊都是千篇一律的土黃色,其中夾着迪拜清真寺和博物館,以及酋長屋等。

  繼續往前,便到了迪拜碼頭,碼頭旁邊是一溜兒的私人遊輪,岸邊商店裏擺着阿拉伯香料、香水以及各種調味料,空氣中散發着濃郁的調味料氣息。

  下車後,聶南圭帶着初挽和鵬叔乘坐遊輪到了對岸,便來到了一處老屋,那是典型阿拉伯風的房子,走進去後能看到色彩絢麗的陶器木器以及象牙制品等,屋頂挂着多彩玻璃燈。

  初挽看了看菜單,有些無從下手,最後點了手抓飯,烤駱駝肉,以及烤肉串等,聶南圭推薦了當地的一種餅,以及一種大面包。

  聶南圭:“這家是烤全駱駝,我們現在吃的是從烤全駱駝上分割下來的。”

  他指了指外面:“你看,那邊正烤着。”

  初挽透過窗戶看過去,果然是的,他們在駱駝裏面加了各種配料和蔬菜水果,當然也加了各種調料,辣椒洋蔥自然什麽的,之後灑上藏紅花來烤,被各種調料搭配過後的駱駝肉經過炙烤,散發出的味道讓人垂涎三尺。

  初挽吃得大快朵頤。

  聶南圭笑看着:“好了,我們重新談談我們的話題。”

  初挽:“你剛才幫了我,現在又請我吃好吃的,自然是你先挑。”

  聶南圭有些意外地看着初挽:“真的?”

  初挽很無所謂地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挑吧。”

  聶南圭略沉吟了下,之後才道:“那件汝窯确實不錯,顯然這次的拍賣會鑒定師已經低估了這件汝窯,而且從他們的宣傳目錄來看,也沒有把它放在應有的位置,隻怕是對這件汝窯身份有些疑慮。”

  初挽:“我看過這件汝窯的身份,這件應該是日本人二戰期間從中國拿到帶回日本的,日本學者佐藤弓葛在七十年代初在日本一家古董店買到,前些年曾經在大阪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展出,當時臺灣博物館和日本美術館聯動,臺灣博物館汝窯名家鑒賞過這件瓷器。之後這位藏家去世,由繭山龍泉堂經手,賣給了香港一位姓劉的收藏家,雖然這件瓷器身份上确實存疑,不過有名家背書,怎麽也不至于太差。”

  這樣存疑的物件,越是時候長了,也沒辦法再去證明什麽了,最後結果是,沒辦法鑒真,所以價格不可能創什麽新紀錄,但是也因為沒辦法證僞,所以總歸有市場。

  聶南圭颔首,之後戲谑地看着初挽:“那我就選這件?”

  初挽眼神平靜,笑着道:“随你。”

  聶南圭:“不過這件一般人真要不起。”

  初挽笑而不語。

  聶南圭:“我還是集中精力,搞那件乾隆青花吧。”

  初挽:“如果那樣,我就選那件汝窯。”

  聶南圭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你就等着我的話,是不是?”

  初挽笑着挑眉:“那要不我們換換?”

  聶南圭神情便有些臭:“算了,不換了。”

  他哼了聲:“你是不占便宜不行的,不過我棄權,我能把那件乾隆清華摟回去,就夠本了。”

  初挽:“這就是了,放心好了,我們互相打掩護,一定都成功。”

  聶南圭給初挽倒了一杯紅茶,遞給她,長眸含笑:“來,以茶代酒,祝我們一切順利。”

  初挽接過來,笑着幹杯了。

  **********

  吃過飯,兩個人順便在這附近轉了轉,這邊有一個很大的集市,滿眼看過去都是波斯地毯,也有印度刺繡,兩個人就随便看看。

  其實剛才商量好了後,大家都确定了目标,難免都各自想下拍賣策略。

  初挽面上雲淡風輕,仿佛得失我命并不在意,但其實心裏已經有了必得之意,得不到那簡直悔恨一輩子。

  但是怎麽在這富豪雲集的場次将這件奉華汝窯拿到手,那可真是一個問題,隻能寄希望于如今的“奉華”二字還不為人所知,大家看不出來歷,又被那少見的款型誤入歧途,把真品當做贗品,以至于不願出高價來競拍。

  初挽想着這些,對于滿街花花綠綠的阿拉伯特色風情也是沒什麽興趣,也不太想買,就胡亂看看罷了。

  誰知道這時候,就聽到一個聲音道:“地毯很美。”

  竟然是一個說中文的聲音,聲音很低,沙啞異常。

  初挽心裏一動,順着那聲音看過去,卻見是一個穿着黑色長袍的女人,頭上圍着黑巾,便是眼睛那裏都用網紗遮住了。

  她正垂首看着旁邊的波斯地毯,身段修長優雅。

  初挽看着這個女人,看不到臉,也看不出別的什麽,但是不知為什麽,她心裏有種說不出的異樣感。

  聶南圭正在一旁看着刺繡,見她望着一個穿黑袍的女人,不着痕跡地扯了扯她的袖子,低聲提醒:“走了。”

  初挽知道他的意思,畢竟這裏是宗教國家,有很多忌諱,還是要避嫌。

  隻是——

  初挽還是忍不住看向那女人。

  那個女人好像感覺到了,便擡起頭來,看向初挽的方向。

  她全身被黑袍所包裹,眼睛處又罩着一層面紗,不過初挽卻感覺到,那雙眼睛竟有異樣的親切感。

  憑着直覺,她認出這是一位華裔女人,年紀應該不小了。

  這時候,顯然鵬叔也意識到了,他是機警的人,已經迅速貼身站在初挽一側。

  聶南圭微蹙眉,他大概知道當地的規矩,作為男性,他不好随便看那長袍女性,隻能不着痕跡地握住初挽的胳膊。

  黑袍女人卻走過來:“你們是中國人,是嗎?”

  聶南圭聽到她的聲音,略有些意外,她的聲音沙沙的,非常低。

  不過他還是禮貌地道:“是。”

  初挽看着那個女人,禮貌颔首。

  黑袍女人的視線落在初挽臉上,她看着她道:“我原本也是中國人,很多年前我們家來這裏生活的,看到你們,我很高興。”

  初挽微抿唇,聲音略顯幹澀:“你好。”

  黑袍女人颔首,低聲道:“祝你們開心。”

  說完,她便向他們告別,繼續往前走去。

  初挽看着那個女人的背影,她的黑色長袍剪裁得體,應該是用上等真絲做成的,她拎着一個綴了藍寶石的皮包,筆直的背影看上去矜貴優雅。

  等那個女人走遠了,聶南圭才蹙眉:“這個女人有點奇怪。”

  初挽:“為什麽奇怪?”

  聶南圭:“說不上來,你覺得她多大了?”

  初挽想了想:“她包得太嚴了,看不出來,不過我感覺應該四十多歲了吧?”

  她的聲音肯定不年輕了,沙啞感太重,但是從體态和感覺看,年紀并不大。

  這時候,旁邊的鵬叔卻道:“她應該有五十歲往上了。”

  他這一說,初挽和聶南圭有些意外地看過去。

  鵬叔:“我是從她的步态看出來的,她不年輕了。”

  初挽越發蹙眉,聶南圭也疑惑,當下也不逛街了,很快找到一家幽靜的咖啡館,坐下來研究下這件事。

  初挽:“你說迪拜最早的華人是什麽時候?”

  畢竟這不是美國或者別的國家,這裏因為宗教原因,華人存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華人在這裏的歷史應該不長。

  聶南圭苦笑:“你一個搞歷史考古的都不知道,我哪知道?”

  初挽:“那回頭我找人問問吧。”

  聶南圭:“你剛才怎麽好好的突然一直看那個女人?還是得多注意,別犯了人家的忌諱。”

  初挽:“我也說不上來,反正她突然用中文說了一句話,我聽到了,就覺得——”

  她試圖描繪自己那一刻的感覺:“很親切,下意識想看看,想看看她是誰,是什麽人。”

  聶南圭輕嘆了口氣,往後靠在座椅上,看着初挽,指尖敲打着桌面,語重心長地道:“異國他鄉,有人說中文确實親切,但以後還是得注意,在外面,你覺得人家是老鄉,人家卻未必,有可能已經被這邊同化了,想法都不一樣了。”

  初挽難得聽他一臉老父親的樣子,納悶地看他:“……我明白,我今天也是中邪了,以後肯定注意。”

  聶南圭:“也不能怪你,其實我聽着她的聲音很熟悉,她——”

  他略沉吟了下,道:“我猜應該也是老北京人吧,反正那口音有點熟悉。”

  初挽回想:“确實有點老北京口音。”

  **********

  初挽到底惦記着這件事,回到貿易公司宿舍後,她便打電話給嶽教授,請他幫忙了解下阿拉伯地區的華人居住史,之後又打電話給外交部的陸殿卿,找他請教。

  嶽教授對這個不太清楚,陸殿卿卻很清楚這一段歷史:“阿聯酋地區最早的華人應該是馬家後人了。”

  初挽:“馬家?”

  陸殿卿:“是,據我所知,建國時候,西北軍閥馬步芳敗逃臺灣,之後帶着家屬和部分屬下用朝觐的名義到了沙特。他們曾經去過埃及,在埃及和我們建交後,他們回到沙迦地區定居,大概在七十年代阿聯酋建國,他們就加入阿聯酋國籍了。”

  他繼續道:“六七十年代,有些臺灣香港人過去做生意,我們大陸華人過去阿聯酋應該是八十年代建交後了。”

  初挽倒是,倒是明白,這說得就是謝紅雲丈夫那一批了,中國派來搞外建的。

  陸殿卿又大緻給初挽講了一些阿聯酋那邊的情況,初挽感謝過後,這才挂上電話。

  初挽想着陸殿卿的話,開始一點點地反推。

  這個女人,她不可能是建交後從大陸過去的,那就該是港臺過去的,或者就是馬家後人?

  所以這個女人的路線應該是:解放前的北平城——臺灣或香港——阿聯酋?

  初挽當即給當地的大使館打了電話,請教了他們如今阿聯酋地區的華人家庭,有什麽富裕的,在當地有些身份地位的。

  然而那位王同志聽到後,卻是表示沒有:“臺灣過來阿聯酋的就是做生意的,并不會移民這裏,至于香港人,他們當時是英國殖民地,所以在拉伯半島的亞丁港有一些香港人,之後因為也門亞丁的戰亂,他們才來迪拜。”

  初挽聽着:“也門亞丁的香港人,應該是早些年就定居在也門亞丁吧?至少是五十年前了吧?”

  王同志點頭:“是,那都是早年被英國殖民的香港人。”

  初挽:“那馬家後人呢?他們現在怎麽樣了?”

  王同志聽這話,想了想,才說:“馬家自己的後人,加上那些馬家屬下,應該也有不少家,但是他們都已經本地化了,我們也沒有和他們打過交道。”

  初挽便懂了,謝過王同志後,她挂上電話。

  那個女人,明顯帶着四九城的口音,卻是早些年過來阿聯酋的,她是什麽人?

  真是馬家後人?

  還是說,當年的馬步芳屬下中,有一個生活在北京城的人,而這個女人恰好是他的後人?

  作者有話說:

  昨天有評論認為可以叫《我在全球撿漏》仿佛有些道理……

  小圭:我怎麽就獨占情人節了呢~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xbanxia.com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