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第70章後挂彩
初挽把陸守俨教的那些政治解題思路溫習消化一遍, 這麽溫習着的時候,她不得不承認,他的解題公式确實非常好。
比如他總結的那些答題句式, 什麽“體現了”“反映了”“符合了”還有什麽樹立什麽什麽方面意識, 增強什麽什麽方面觀念, 這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旦用了這個句式,裏面随便套點沾邊的內容, 判卷老師不細看,估計先被這正經的答題方式給蒙住了!
她如果摸透了這個套路, 豈不是無往而不利了?
當下開始對着以前的題目按照這個套路來, 先自己答題,之後看答案對答案改進, 這麽答來答去, 發現自己的答題竟然和标準答案差別不大,一時信心倍增, 感覺自己都可以去參加一個政治思想比武大賽了。
吃晚飯時候, 初挽陪着馮鷺希一起過去老宅吃的,陸老爺子說起他剛才和初老太爺通了電話:“我聽着精氣神挺好的,趕明兒你早點過來, 也打個電話,現在他估計回去歇着了。”
初挽便問了問自己太爺爺的情況, 倒是沒什麽不放心的, 她昨天才和太爺爺通過電話, 聽着老人家心情是不錯。
托人關照着, 陸老爺子這邊惦記着, 基本每天一個電話打到村支書那裏, 村支書存着巴結這邊的心,沒有不盡心的。
陸老爺子又問起初挽複習情況,初挽便看了陸守俨一眼,道:“守俨幫我輔導了政治,我覺得比外面輔導班好一些,他還挺有水平的。”
這話一出,滿場微妙地安靜了一下,之後陸守儉笑道:“守俨在這方面一直都不錯。”
陸建靜憋着笑,看看自己七叔,再看看初挽:“挽挽有七叔輔導,研究生肯定能考上了!”
初挽其實就是說了一句真話,不過說完後,她也覺得有哪裏不對,擡眼看過去,就見陸守俨也正看向自己,那眼神帶着些許笑意。
她臉上便慢慢有些紅了。
剛才就是不知不覺說了,順嘴誇了一下,沒意識到,自己和他是未婚夫妻,馬上要結婚了的,這種情況下,她很有些自賣自誇的意思。
陸老爺子也哈哈笑了:“要實事求是嘛,挽挽這是實事求是,我們守俨确實能力強嘛!”
馮鷺希也從旁邊笑:“所以我們守俨以後結婚了,可以枕邊教妻了。”
陸守俨聽着大家七嘴八舌的,微抿了下唇,低頭吃飯。
初挽也悶不吭聲,悶頭吃。
周圍人看這情景,越發覺得好笑,陸建昭從旁更是好奇,心想七叔竟然被自己未婚妻當衆誇,感覺他仿佛也有些不好意思?
他納悶,着實看了好幾眼,結果陸守俨感覺到了,涼涼的一個眼神過來,他趕緊低頭,也假裝認真吃飯。
陸老爺子越發笑呵呵的,順嘴問起來:“守俨,明天周日,你有什麽安排?帶着挽挽去哪兒玩玩?”
一時他嘆息:“現在搞對象,人家不是都得牽着手,去公園裏玩玩,一起看個電影什麽的,你們年輕人叫什麽來着?叫什麽羅曼來着?”
旁邊陸建昭小心地道:“叫羅曼蒂克。”
陸老爺子:“對對對,羅曼蒂克,這是你們的新詞,我都記不住!現在流行這個,咱們挽挽也不能缺,可惜你們婚期太緊了,這不馬上要結婚了嘛,趁着還沒結,守俨你趕緊給補上!”
初挽忙道:“陸爺爺,不用,我在家沒事複習下挺好的。”
陸老爺子:“也不能天天悶家裏,這樣效果也不好,要勞逸結合嘛,讓他多陪陪你,出去散散心。”
陸守俨見此,便道:“挽挽對逛公園估計也沒興趣,她對文物感興趣,上次挽挽在北京飯店幫了忙,當時我和陳主任提了,回頭想去文物商店內庫看看,今天陳主任打電話,正好有一批文藝界以及政府官員的內部參觀活動,會有講解人員,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去,要不明天我陪她過去看看吧?”
初挽聽這話,倒是感興趣。
陸老爺子聽着,笑道:“咱們挽挽就是有本事,上次北京飯店的事,上了北京日報,大家夥都知道了,那天開會,他們有人提起來,我還說,這是我好兄弟的孫女,我老臉上也挺有光!”
他話說到這裏,一頓,再次想起那不是他好兄弟而是長輩了,隻能嚴肅地咳了聲。
他很正經地環視過桌上的大家夥:“人哪,隻要有真本事,到了什麽時候,別人都得高看一眼,所以你們平時都得踏實學習上進!”
大家趕緊稱是。
旁邊喬秀珺笑着說:“可不是麽,說起來,最近建時也是長能耐了,他跟着人家學着看看那些稀缺的書,慢慢也上道了。”
陸老爺子:“什麽稀缺書?”
旁邊喬秀珺正要細說,陸守信道:“爸,也沒什麽,鬧着玩吧。”
陸老爺子掃了陸建時一眼,微微皺眉,也就沒再細問。
********
第二天,陸守俨一大早帶着初挽過去了文物商店內庫。
那負責接待的年輕同志姓呂,呂同志知道是上面主任囑咐要招待的,對他們倒是熱情得很,便讓他們跟着政府和文藝界工作人員一起行動,他帶着大家夥過去,介紹這裏,介紹那裏的。
這文物商店內庫自然是寶物堆積如山,要知道北京是什麽地界,元明清三代積累,多少古董老物都沉澱在這裏,而自從解放後,那些老物件就不值錢了,用這一行裏的人說“到了抱着金娃娃要飯的時候了”,不值錢後,又被當成了四舊,就這麽一摞一摞地堆積着,這兩年眼看着行情好一些了,但陳年舊物,就堆積在犄角旮旯的,誰顧得上看一眼呢。
說白了,這年頭好東西太多了,根本沒人要,十塊八塊就能買到康熙青花瓷。
初挽甚至看到一件青銅尊,就那麽倒在角落裏,堆積着陳年污漬不說,甚至仿佛還沾染了老鼠粑粑。
初挽覺得眼熟,她太爺爺以前給她講古,曾經把畢生經歷過印象深刻的大件都給她寫畫過。
她過去仔細看了看,那件青銅尊應該是聶南圭爺爺收藏過的,據說當年在琉璃廠,太爺爺也曾有意,沒争過聶南圭爺爺,就此歸到了聶家。
沒想到,恍惚四十多年過去,堆積在這裏,埋汰成這樣了。
這時候,那呂同志還在熱情地大家講解着,這一堆是什麽文物,那一堆是什麽文物,什麽來歷,又給大家看這東西怎麽好,前來參觀學習的大家夥都聽得津津有味。
陸守俨見她一直關注這青銅尊,也看過去:“這個怎麽了?”
初挽:“我記得你帶了筆記本?”
陸守俨便從包中拿出來,是部隊寫思想政治用的皮夾子本,上面還夾了鋼筆。
初挽便接過來:“我先用用。”
這時候,初挽聽到呂同志又在講述一件康熙官窯粉彩牡丹花瓶,那呂同志道:“大家看,這是康熙年間的粉彩,這粉彩花瓶胎骨細膩瑩潤,上面的牡丹花自瓶底蜿蜒綿亘往上,畫風清雅細膩,濃筆淡抹間和那帶了光暈的藍圈搭配得體,可謂是康熙年間精品!”
衆人看着粉彩牡丹花瓶,一個個也是贊嘆不已,确實看着栩栩如生。
初挽盯着那花瓶看,卻隐隐感覺不對,那胎潤固然潔白勻稱,不過到底欠了一些潤。
這時候,就聽得那呂同志道:“這件花瓶是解放前大文物販子馮彬的珍藏!據說是他最心愛的幾個物件之一!”
大家一聽,好奇,呂同志便趁機介紹了這馮彬的歷史,他是如何如何在琉璃廠叱咤風雲,如何将國內的文物倒賣到國外,又是如何給盧芹齋供貨,偷盜了《帝後禮佛圖》運到國外,解放後遭受到大家的譴責,被繩之以法,最後在五十年代病死在監獄裏。
初挽聽着,難免有些恍惚感慨,再看那康熙粉彩花瓶,不免生了物是人非之感。
這時候,大家感慨一番,繼續看下一個了,初挽便問起來,這件康熙粉彩花瓶能不能上手,所謂上手,就是拿起來看看的意思。
呂同志:“你手上仔細些。”
初挽也就拿起來,掂了掂分量,看了看落款,小心放下後,在自己筆記本上記了一番。
旁邊一個戴眼鏡穿中山裝的老同志看她這樣,笑了:“年輕同志挺愛學習的,還記了筆記,你是做什麽工作的?”
初挽:“現在沒什麽工作,正打算參加考試。”
老同志:“不錯不錯,好好聽人家工作人員講,我聽着,人家講的都是歷史文化,這裏面能學的多着呢!”
初挽對老同志禮貌地笑笑:“我看着有眼熟的,就記下來。”
那老同志沒太聽明白她意思,正好要看下一個了,也就沒在意。
這麽參觀了大一圈,初挽筆記本上幾乎記了整整一頁,這時候呂同志的講解也告一段落,他讓各位同志自己看看,他自己坐在角落,拿着保溫杯喝水。
初挽便将那頁筆記撕下來,拿過去給呂同志看。
呂同志看到她記得滿滿的,也覺得不錯,自己講的話被這麽重視,當然高興,便笑着說:“初同志,你倒是挺認真的。”
初挽卻将那一頁紙直接遞給了呂同志:“呂同志,這是我記錄下來的清單,都是我看着存疑的,麻煩你幫忙請示下上面的專家,重新對這些進行鑒定吧。至于存疑原因,我上面都寫了理由,如果你這方面申請鑒定有問題,可以先把這張紙拿給相關專家或者庫房經理看,請他們參考下我記下來的這些。”
她這麽一圈走過來,大概看到七八件鑒定有誤的,有些是正品當做了民國高仿,作為教學演示器具,或者直接扔在角落裏無人理會,比如那件沾了老鼠粑粑的青銅鼎,有些則是高仿後挂彩被當成了正品放在那裏大誇特誇。
不過這倒也正常,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文物,堆積如山,專家也不一定有閑工夫把所有的都看一遍,反正堆那裏也壞不了。
再厲害的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看一眼低一眼的都有可能,況且,這種鑒定很可能還摻雜了一些主觀因素或者其它原因在裏面,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就是初挽,也不好說一定全都能看對,隻能說她列下來的那七八件是她很有把握的。
呂同志一看,詫異了:“初同志,這是什麽意思?”
初挽:“你能做主的話,就把這個給你們經理看看。”
如果這件事驚動文物局上面領導,難免對他們工作業績有些影響,初挽想着,在基層最小範圍內解決問題,免得擴大影響。
呂同志大惑不解:“這?”
陸守俨從初挽開始記筆記,就猜到了,現在見這情景,也就道:“呂同志,我對象家學淵源,鑒定文物還算有些經驗,她記的這些筆記,應該有一定參考價值,你可以請經理寫一個申請報告,把這一頁紙給附過去,這樣也不至于對你造成什麽影響,上面怎麽處理,由上面來做決定就是了。”
陸守俨說這話的時候,沒什麽表情,但是那種丁是丁卯是卯的篤定感,倒是讓呂同志一愣。
陸守俨見此,便又道:“或者你把你們經理叫來也行,不然的話,我們直接找了更高的領導層面,那樣,對你們開展工作更不利,是不是?”
呂同志想起這是陳主任特意交待要好好招待的,雖然覺得怪異,不過也不好多說什麽,況且陸守俨說得有道理,如果有問題,肯定在他們這邊解決,對方直接往上捅,那他們工作首先就失職了。
當下便笑着道:“既然初同志這麽說,那我把我們經理叫來,你們聊吧?”
他隻是負責介紹的,更不敢自作主張,便趕緊給庫房經理打了一個電話,一時便道:“你們等等,我們經理馬上過來。”
這時候,那位戴眼鏡老同志注意到這邊的情況,溜達着過來看,好奇起來:“小同志,你這記得到底是什麽?”
初挽也就解釋道:“有些覺得不太合适的,便寫下來了。”
那老同志扶了扶眼鏡,仔細看,一看之下,納悶了:“小同志,那件康熙粉彩大瓶,那個還能是假的?”
前來參觀的,到底是文藝工作者或者政府官員,不是文博體系的,并不太懂內行話。
初挽耐心解釋道:“這不是假的,這是後挂彩,後挂彩的意思是,本來是官窯正品素瓷,沒什麽花的,他們怕不值錢,賣不上價,便在上面後挂了彩,因為素瓷本身是正品,胎骨器型都沒問題,隻是挂彩是後面添的,如果挂彩的活做得好,不仔細看,就很容易着了道。”
但是帶彩和不帶彩的,自然價值差了很多。
他們幾個這麽說話,周圍一群參觀的,也陸續有人注意到這邊的動靜,有人便湊過來看初挽那筆記,見她用字跡娟秀,寫了滿滿一筆記,記錄着某某號文物是什麽什麽情況,當下詫異不已。
那戴眼鏡老同志聽着初挽一番話,沉吟道:“我聽說那馮彬是大文物販子,眼力很好,他家裏珍藏的,竟然是假的?”
呂同志也忙道:“對,這個故事我都講了不少遍了,這是馮彬家裏珍藏的,據說是馮彬最喜歡的幾樣物件!他那眼力,不至于自己蒙自己吧,人家那是琉璃廠的大人物了!”
初挽也就道:“馮彬有一個師弟,叫王永清,那是民國後挂彩大家,這件康熙粉彩牡丹瓶,應該就是王永清的活,想來這位馮彬,也是存着這麽一點情分在。”
說到這裏,她頓了頓,沒再繼續說。
初家祖上是做瓷的,繪畫、填彩、上釉和焙燒全都精通,技藝出神入化,做出的和官窯器不差分毫,色調色氣一模一樣,不知道讓多少行家打了眼。
太爺爺早年間也做過,最有名的時候,做一件小瓷器要二三百銀元,他給當時的幾家古董商做,也給內務府做,不過做了什麽活計都是絕對保密,不能向外洩露分毫的。
後來太爺爺就不幹這一行,去做古董買賣了,做了古董買賣後,過去那些事絕口不再提了。畢竟是做古董買賣的,如果人家知道你原來是做後挂彩瓷器的,估計沒人敢進你家門了。
不過太爺爺有幾個弟子,馮彬那叛徒就不提了,另外一個就是王永清,那是得了太爺爺真傳,專做後挂彩的。
王永清曾經做出幾百件仿明清青花瓷和彩瓷,件件精妙絕倫,後世便是再頂尖的專家都很難鑒別,以至于後來初挽在頂尖拍賣會上,大英博物館,甚至故宮博物館裏,都看到過王永清的作品。
當時的花旗銀行案,王永清也跟着消失了,從此下落不明。
這時候,初挽望着這件王永清的作品,難免猜想,那個後來叛出師門的馮彬,是不是對昔日也曾有過挂懷,以至于解放後,依然将昔日師弟的作品仔細珍藏着,以至于讓後來的文物局誤把一件後挂彩當成正品,正經收藏保留着,還要講解參觀。
不過此時,初挽提起王永清的時候,大家全都一臉茫然,哪怕是文藝工作者,也并不知道王永清,更不知道馮彬還有這樣的師弟。
呂同志更是懵,隻好說:“我們經理馬上就過來了。”
這麽說着話,那經理已經來了,經理姓洛,洛經理過來的時候,叼着煙:“怎麽了,今天這是怎麽了?”
呂同志忙把這事說了一遍,那洛經理便斜眼打量了初挽好幾眼,才笑着說:“參觀的客人是吧?貴客是吧?”
陸守俨見他這樣,知道這人态度不是能說話的,便道:“貴客談不上,隻是看到了,有些不合适的,想着提提意見。”
那洛經理便笑了:“你們年紀輕輕的,見過幾件瓷?那麽多專家都看過的,怎麽,他們還沒你眼力好,就非得讓你看出來了?這麽好的眼力,跑這裏幹嘛,趕緊去撿漏呗!”
初挽見此,淡聲道:“也沒什麽,那就先算了吧。”
這種內庫,想撿漏都沒得撿,她回頭先把這清單往上捅捅得了,至于對他們造成什麽後果,那就不是她能操心的了。
周圍人面面相觑,全都好奇地看着初挽。
陸守俨也就道:“既然這樣,也沒什麽好說的,我們繼續參觀吧。”
說着,就要幫初挽把那頁紙收起來,顯然是不想搭理這洛經理了。
旁邊那戴眼鏡老同志卻突然道:“這位小同志,你說這件東西是王永清的作品?”
初挽看向那老同志,他皺着眉頭,背着手,一臉正經。
她也就到:“是,王永清的。”
老同志:“你怎麽判斷出來的?”
初挽:“這瓷器,活兒自然是出彩,但是卻欠了潤,且上手後,手感不對。”
具體一些細節,她當然不會當着外人這麽提,提了就是砸自家招牌,這些東西是不會輕易給外人說透的。
她繼續解釋道:“王永清做過幾百件後挂彩,其中不乏精品,但是這一件,我懷疑是他早期作品,做得沒他後期潤,遇到大行家,還是能看出來。”
如果真的天衣無縫,她也就不說什麽了,讓這麽一件瓷器繼續混在這裏,說不定哪天還能去故宮博物館見見世面。
但這件,确實各方面欠了點,早晚被人看出來。
旁邊那洛經理聽這話,嗤笑一聲,別過臉去,卻是顯然不屑的樣子。
戴眼鏡老同志見此,背着手,肅起臉道:“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種文藝工作鑒定,我雖然不懂,但是我聽說即便是大行家,也是一眼高一眼低,也有看漏的時候,年輕同志既然提出來了,且說得頭頭是道,那你就要重視,你覺得她說得不對,行,那你說說,王永清是誰,是幹嘛的?王永清和馮彬是什麽關系?”
那洛經理頓時啞口無言,看着那老頭,倒是衣着樸素,絲毫不出奇的樣子。
但對方那派頭,那說話的口味,太領導了,他一時有些摸不清對方來路。
當下拼命想着,今天來的客人,聽說隻是普通工作人員,沒聽說什麽大人物吧?
那戴眼鏡老同志道:“我們做事情,永遠記得要實事求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身為文物公司庫房經理,卻連別人說什麽都不知道,又憑什麽一口否認?憑着你是庫房經理嗎?”
那洛經理臉上的笑頓時沒了,他有些僵硬地看着那老同志,一時不知道說什麽。
他被這老同志的氣勢鎮住了,這話風,這氣勢,怎麽看怎麽不是普通人物。
旁邊已經不少人圍觀,這時候,就有人小聲說:“這不是王部長嗎……”
戴着鴨舌帽,穿着半舊中山裝,太儉樸,又一臉平易近人,就跟個普通老頭一樣,剛才誰也沒認出來……
作者有話說:
民國時候後挂彩大家,就這樣了,作品遍天下,身後無人知……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xbanxi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