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擦亮眼,抑郁知青娶回家

第1148章 小洋芋大産業合作愉快

   王莎拿了隴西縣委開的介紹信,兩個縣委财務女幹部帶她,去了外面街上的農業銀行。免費看書就搜:你閱讀 niyuedu.com

   辦完财務對接手續就到中午了。

   王縣長辦公室裡,扶農辦的黃主任,辦公室的張主任,還有兩個女幹部圍着景甯秦總。

   談事兒的談事兒,做記錄的做記錄。

   幾個人身子探過來,就是想聽聽秦總在他們大坪村短短三年,怎麼就搞成了身家幾百萬的大老闆。

   怎麼就搞了那麼大的産業。

   這種情況扯來扯去扯不明白。

   秦川嘴角一笑,不扯别的,就說重點。

   “王縣長,黃主任,我本來有心在定西搞洋芋産業,沒想到年前臘月,黃主任親自跑我們大坪村找我,我很感動,咱不扯别的,就說這三萬畝地膜洋芋。”

   王縣長舒了一口氣,秦總來了,他心上松活了一大截。

   “秦總啊,你也看明白了,我們是奔着你的貨運車和市場去的,洋芋我們能種成功,可拉不出去賣不掉,也是愁啊,所以我讓黃主任先去找你的。”

   秦川點頭。

   王縣長說的對,洋芋豐收,拉不出去賣不掉,放到第二年三月發芽,喂豬都不吃。

   “王縣長,黃主任,三萬畝,一畝給十塊錢定金,這筆錢我今天就給你們,三萬卷地膜,從今兒開始,一周時間我給你拉過來。”

   王縣長瞪眼,小心問:“三萬卷地膜,算多少錢啊?”

   “一卷是十六塊,一畝地鋪一卷不夠,第二卷用五分之一,一畝地的地膜投資是二十塊,其它投資算下來,最多五十塊錢吧?”

   王縣長點頭。

   “即便鋪地膜,投資也不會超過五十塊,就看今年春夏雨水怎樣,雨下的好,一畝地最多有三千斤洋芋,下的不好,就有些麻煩啊!”

   這段時間,秦川使勁想八六年的春夏是不是風調雨順。

   雖然不知道隴西這一塊具體什麼時間下雨什麼時間不下,但清楚記得,八六年前後兩年,雨水還是不錯,沒有特别幹旱。

   洋芋還算豐收,再有鋪地膜技術,那就是大豐收。

   他們說的對,這塊地方的産業就是缺運能缺市場。

   秦總來了,這兩項都能解決。

   秦川給他們吃個定心丸。

   “王縣長,黃主任,相信我,今年你們隴西縣的洋芋鋪了地膜,收成肯定不錯,多我不敢保證,就你剛說的,一畝地三千斤沒問題。”

   王縣長還不相信:“秦總說的是真的?”

   黃主任接上話:“王縣,你放心,秦總搞土地産業,他說最少有三千斤,肯定就有。”

   “一畝地最少三千斤,我一毛錢收貨,一畝地保證三百元,比種小麥和其他作物效益好吧?”

   秦總說的沒錯,如果一畝地有三百元收入,肯定比種其它作物好,我們這個地方種西瓜不理想,所以選擇了種洋芋。

   這些地方還不是水澆地,達不到高産。

   種小麥,最好的年景,一畝地有三百斤收成就不錯了。

   小麥還不到兩毛錢。

   種地膜洋芋,一畝地上能保證三百元收入,對他們來說己經相當不錯。

   秦川這是保守估計,壓了地膜,雨水充足的情況下,一畝地肯定能超過三千斤。

   還不能說這個數據,前世的記憶還是有些不能百分百确定。

   還要給他們教一項鋪地膜技術。

   “王縣長,黃主任,叫幾個人,拿幾把鐵掀,我看你們縣委前面有菜園子,過幾天種菜啊,我今兒就教你們鋪地膜,三萬畝土地上要照我的方法來。”

   王縣長一臉驚疑:“這就教我們?”

   “這就教你們,過一會兒地膜拉進來,拿下來一卷鋪上,你們縣委幹部,扶農辦幹部,一定要照我教的做,什麼原因想都想清楚。”

   縣委幹部叫來幾個,鐵掀找來幾把,就在辦公樓下,秦川教他們打闆壓地膜技術。

   跟大坪村棚子裡種辣椒一個技術,洋芋也是隔一尺種一棵。

   “一學就會一看就懂,到時候地膜揭掉,挖起來也方便,如果每家是十畝二十畝,你們别愁挖,我搞機械,一趟過去挖十幾畝。”

   秦總這話聽的他們一臉不相信。

   黃主任嘀咕:“我們知道收割機收小麥,還有收割機收洋芋?”

   秦川嘴上樂呵:“雖然不是收割機那種樣子收,但也差不多,到時候看吧,能省人力就省人力。”

   很快,半畝地的園子打起來一行一行高出來的闆子。

   兩個闆子之間低下去的壟溝,大家一眼看出來澆水方便許多,到時候挖洋芋也方便許多。

   “可惜呀秦總,範家平這三萬畝地多一半澆不上水,我們想着産業搞好了,一定要把水引上來,跟你們大坪村一樣,旱澇保收。”

   秦川随口一問:“引水工程要花多少錢?”

   王縣長首起腰解釋這個情況。

   “最少得兩百萬,可市裡猶豫不決,他們不相信洋芋産業能搞出名堂,我就不信搞不出名堂,不管農村還是城裡,家家都吃洋芋,隻要東西好,就能搞起來。”

   秦川同意領導的意思。

   “洋芋拳頭大,可小洋芋大産業,咱集中力量搞三年,看能不能搞起來。”

   定西洋芋二十年後全國出名。

   秦總帶頭,提前二十年搞起來。

   提前二十年的大産業,在縣委這個小菜園裡開始。

   三輛貨車停在縣委外面的街道邊。

   迪生龍和楊長江張小亮跑了進來,後面跟着一個坐車坐的一臉疲乏的路晶姑娘。

   “哇,川哥,你教領導們鋪地膜,這就幹起來了?我還以為你們在辦公室喝茶聊這事。”

   這些幹部又圍住了幾個貨車司機,給他們誇贊秦總。

   “秦總務實,說的每句話,幹的每件事,都是實實在在,從不來虛的。”

   “是啊,有景甯秦總帶我們,有運能有市場,小土豆大産業,一定能成功。”

   迪生龍跟隴西縣領導們握手友好,說自己以後就是這一塊的帶隊人,把他這張臉認清楚。

   車上的地膜卷子要全部卸下來。

   王縣長和黃主任發動縣委二十幾個幹部都跑出來,趕中午下班前卸完東西,西千卷地膜,二十幾個人怎麼可能趕中午卸完。

   王縣長返回辦公室,搖了一個電話,外面又進來十幾個人,一股氣兒将車上地膜都卸下來。

   路邊空地上碼了一人多高。

   半車韭菜蒜苗也卸下來,王縣長讓他們一人提一捆拿回家。

   過來過去的人看,滿臉疑惑,縣委跟前路邊空地上一卷一卷的都是什麼東西?

   王莎回來了,嘴裡問:“川哥,東西幹麼卸到這兒?”

   “沒事,完了王縣長他們安排去,咱們吃完飯就回。”

   路晶貼到莎莎姐跟前,都是抱怨:“累死我了,我以後不來了,小亮非要我跟着,我跟着幹麼呀。”

   王莎悄悄問:“你以前沒這麼累啊,你是不是懷上了不敢坐車?”

   “你才懷上了。”

   大家進縣委食堂裡吃飯。

   能看出來己經是最好的飯菜。

   “秦總,真沒想到你們村的韭菜和蒜苗都拉來這麼多?多謝,多謝啊。”

   三月底了,韭菜蒜苗對幹部來說也不算稀罕。

   但幹完活,中午下班,不在食堂吃飯的幹部們,手裡提一捆蒜苗一捆韭菜,還是相當心滿意足。

   食堂裡,領導們陪着秦總和他的财務員司機們坐一桌子。

   領導們要給秦總和貨車司機們财務員們敬酒,被秦川攔住。

   “我們要開車,不能喝酒,領導們諒解啊,咱以茶代酒,小洋芋大産業合作愉快。”

   秦川很愁這樣應付領導吃飯,實在不會說客氣話恭維話。

   沒辦法,人家先熱情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