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閃婚軍官後,炮灰在七零開挂逆襲

第一卷:默認 第383章 打聽到了

  “那你可不能讓他回。”李月娥道。

  這兩年,知青回城後慢慢就聯系不上了,抛妻(夫)棄子的可不少,她都聽了好幾樁了。

  “我家肯定是不能讓他走的,但我那女婿會哄人,我閨女耳根子又軟,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他哄騙得去離婚了。”陸桂蘭歎氣。

  “這不,我想着你家蘇茉是海市的,看方不方便幫忙打聽一下。我那親家我也沒見過,也不知道一家子人品怎樣。”

  陸桂蘭還有一個擔心,自她閨女嫁了後,親家那邊就孫子出生的時候,寄過兩身衣服來,其他時候,一年都少有一封信,她都有些懷疑,女婿說的地址,是不是真是他家。

  不是她多疑,前兩年就隔壁公社,就有一個知青回城後聯系不上的。年初他媳婦娘家好容易湊夠了錢,讓閨女去城裡尋親,結果找到男人留的地址那,根本就沒有這麼個人。

  “這海市這麼大,小茉也不應能打聽到。就我們清溪縣這麼個小地方,我們也不是誰都認識的。”李月娥道。

  “嫂子,我明白。我就是想着問一問,如果方便,就幫忙打聽一下,如果不方便,那就算了。”

  人話都說成這樣了,李月娥也不好拒絕。

  第二天一大早,陸桂蘭就騎車馱着李月娥去郵局打了電話。

  也幸虧她們打得夠早,不然蘇茉就出發上學去了。

  李月娥把事情一說,陸桂蘭又趕緊說了女婿家的地址,離蘇茉家還是有些遠的,但要打聽也不是不行。

  “桂蘭主任,那地方離我家挺遠的,我是不認識那邊的人。我會幫忙寫信問一下我同學他們,但能不能打聽到,我不敢打包票。”

  “诶,好好,實在太感謝了。也不用打聽太細的東西,我就是想知道,那裡是不是有這麼一家人就行。”陸桂蘭十分感激,畢竟确實太麻煩人家了。

  事情說完,蘇茉便挂了電話。畢竟這長途電話費,對大部分農村人來講,就跟割皿一樣。

  打完電話,陸桂蘭又去供銷社,買了一網兜蘋果,回去後,直接給李月娥拎屋裡去了。李月娥是不想要的,但陸桂蘭跑得快,硬是給留下了。

  李月娥望着陸桂蘭的背影,也是有些同情。

  這每家,都總有那麼一兩個不省心的。

  為知青返城一事傷神的,除了知青和知青親屬外,還有在海市的楊素雲。

  自從做了那個夢之後,楊素雲就變得有些神神叨叨了。時不時就拿現實中發生的事去和做的夢對照,這對上了,便欣喜若狂,若沒對上,又開始自我懷疑。

  “怎麼又提前了呢?明明應該是78年年底的,怎麼77年年底就開始了呢?這不對……”楊素雲拿着報紙,嘴裡喃喃着。

  室友看她這個樣子,一個個都趕緊走了。

  這楊素雲,真是越來越怪了……

  蘇茉上完課,放學後去火車站給幫着看鋪子,順便把早上接的電話給莫玉蓉說了。

  “你鄭阿姨小女兒的婆家似乎就在那一帶,你一會兒去打個電話問問。”莫玉蓉道。

  蘇茉沒想到這麼巧,還真有熟人在那一塊。等沒什麼人流量後,蘇茉便去火車站電話亭給鄭玲家附近的公共電話亭去了個電話。

  等了十分鐘左右,蘇茉再打回去,電話已經是鄭玲接的了。

  蘇茉把事情一說,也就這麼巧,鄭玲小女兒婆家就在同一個職工大院,這都不用打聽了,情況一清二楚。

  鄭玲表示她明天就過去問,讓她明天傍晚再打電話過來。

  第二天傍晚,蘇茉再打電話過去,鄭玲已經把情況都打聽清楚了。

  “那裡确實有這麼一家人,不過那家人不怎麼好,在職工院風評很差。一家九口擠在一個套二裡邊,聽說家裡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陸桂蘭告訴蘇茉的地址,是海市棉紡十七廠的職工大院。

  她女婿湯志勇的爺爺奶奶,原本是十七廠的職工,生了倆兒子,當時給分了個套二的房子。

  倆兒子大了後,在紡織廠幹着臨時工,缺點運氣,一直沒給轉正。年紀到了,便都娶了廠裡同是臨時工的女工。

  老兩口差不多年紀後,見兩兒子一直是臨時工,便把自己的正式工作,頂給了他們。

  臨時工是沒有分房資格的,老兩口正式工的分房名額,又已經被那個套二占了。于是,一家子就這麼擠在這套二裡面,人越來越多,房子面積卻從來沒變過,矛盾可想而知。

  湯志勇的爹是家裡的老大,生了三個孩子,湯志勇最大,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弟弟。湯志勇的二叔也是生了兩個兒子。

  湯志勇和他妹妹,以及二叔的大兒子三個都去下鄉了,兩家各留了一個小兒子在家。

  年初的時候,湯志勇二叔的兒子病退回來了。

  “小茉,你那個同鄉,我是不建議她來。這來了,都沒地方住,還不如在鄉下自在。聽說,他二叔的兩個兒子,到現在還跟父母睡一間房呢,連對象都不敢談……”

  蘇茉從鄭玲那了解清楚後,便又給陸家村打了個電話,把情況跟陸桂蘭說了。

  陸桂蘭接完電話,是黑着臉回家的,心裡實在膈應的很。

  這湯志勇真是玩得一手好棋,你說他說謊吧,也沒有,但人就是不坦誠。

  他們當初問他家裡情況的時候,他就說父母都是紡織廠的職工,在大院住個套二的房子。

  可卻沒說清楚,這套二的房子,不是他們家的,是一大家子人擠一起的。

  也怪他們,當時想着都在這邊落戶了,沒問得太細。

  陸桂蘭婆家條件是不錯的,是村裡少數幾家住的起磚瓦房的人家之一。而且,陸家村自從被評為先進大隊後,每年的工分淨值都不差。

  說真的,家裡壯勞力多,過日子精細一點的人家,每年攢下的錢,說不定比城裡一般的工人家庭還要多。

  她閨女嫁給湯志勇的時候,他們就幫襯着給建了三間的土坯房,給小兩口過日子。

  陸桂蘭生了兒子一女,閨女最小,生得時候又是因為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導緻閨女早産,差點沒養活。因此,打小身子骨就不好,一家子也格外的疼,這才把她養得耳根子軟沒啥心計。

  剛開始她也是不同意的,後來還是她男人說,嫁給知青也好,他們支持建個房子,在這邊落了戶,在跟前他們也好看着。

  又見閨女實在喜歡湯志勇,這才松了口。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