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發展
送走江光瑞,杜青娘将做出來的豆腐,用籃子裝了些,給村長、江大山、江光玮他們幾家,各家都送了幾塊過去,讓大家都嘗個鮮,而各家也都回了些菜蔬。
“這豆腐不錯,軟和不費牙。”
村長吃着煎豆腐,滿口稱贊,味道還是其次,最主要是夠軟和,老人家吃着,一點都不費牙,就很适合他這歲數的人吃。
聽他這麼說,王氏也一個勁的點頭:“可不是嘛,上了歲數,吃點東西都費勁,這豆腐是剛剛好。”
說完,就又道:“聽說是用豆子做出來的,她也是個有本事的,大家都覺得低賤的豆子,她卻能做出花來,我們村裡這麼多人,可都沒她這樣的本事。”
村長聽得直點頭:“确實是個有本事的,人能幹不說,還能寫會算,聽說她家的幾個孩子,算數算得很快,還都會寫字兒,不但本事,還很會教孩子,可惜隻是幾個女孩,若是家裡有個男孩,必然讓她教成材!”
說到這些,村長都不免替她可惜,但凡家裡有個男孩子,她這輩子也有靠。
“若有個男孩,也不會是現在這情形了。”王氏搖了搖頭,随即就又道:“就算沒男孩又如何嘛,女人家足夠能幹,也能立得足腳,沒見人家現在的日子,也都過起來了,往後指定越過越好。”
村長便再次點頭,杜青娘是個有本事的,他從不懷疑對方會過不好日子,她這樣的都過不好,還有誰能過好?
就說江光宗一家子,沒了杜青娘,瞧着家裡那日子,過得大不如前了,隻說今年秋收,竟然有大半的糧食還在地裡沒能收回來,隻心裡想想,他都替人覺得心疼,辛辛苦苦種下去的糧食,竟然就這麼沒了。
“她腦子活,日子自是會越過越好的,就是家裡幾個孩子,我瞧着養得都比别家的好,以後未必沒有一個好歸宿。”
按理說,和離後幾個女兒是要受影響,但若是幾個孩子特别出衆,那點影響也就不存在了,況且和離一事,本來也算是江光宗一家沒理,生兒生女這種事情,哪能怪到人家一個人的頭上。
“可惜我們都是一家的,要不然結個親倒是好。”王氏點了點頭,很贊同他的話。
村長笑着搖了下頭:“杜青娘是個有成算的,又哪會輕易給幾個孩子定親,必然是長大成人之後,才會慢慢打算,她吃過的苦,肯定是不會讓幾個孩子吃的。”
王氏點了下頭,沒再說這個,幾個孩子都還小,若是傳出什麼不好聽的話,就不好了。
她轉了話題,指着桌上的豆腐道:“我聽她那意思,以後是要賣這個豆腐,我吃着味道不錯,指定能好賣。”
“是要準備賣嗎,那倒是好,以後我們家也可以經常買點來吃,天天吃地裡那幾樣菜,吃着也沒什麼滋味。”
“有得吃就不錯了,你現在還挑起來,嫌菜不好吃。”
“倒沒敢嫌菜不好吃,隻是偶爾吃點别的也好啊,我思量着這豆腐是用豆子做的,價格應該不貴,我們這樣的人家也吃得起。”
“這話倒是。”王氏點了點頭:“我問過了,青娘說,以後我們村裡人買豆腐,就算五文一塊,有這麼大一塊呢,往外面賣,就要賣八文一塊了。”
隻聽着這話,她都覺得歡喜,跟她同住一個村,都占便宜了,外村的人可沒有這樣的便宜。
沒想到還有這麼一說呢,村長都不由驚訝的挑了挑眉,若要這麼算,村裡人家必然都覺得占到便宜了,以後對待杜青娘,必然會更溫和幾分,畢竟從人家那裡得到些好處不是。
經此一事,杜青娘在村裡,想必沒人再說她壞話,就算有人說壞話,也會有人出面制止,甚至還會罵對方一句沒良心,占着人便宜,還說人家不好,這就不對了。
村長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意思,笑着贊了一句:“她倒是真會做人。”
人情世故上,還真是挑不出錯來,做了這豆腐,就趕着給我們送來,說是讓我們嘗個鮮,别家做什麼好吃的,可沒有想到你這個村長的。
“送來是情份,不送也是應該的,你可别總惦記着這麼一口吃的,像什麼話。”村長搖頭。
“心裡有沒有你這個村長,對你敬重不敬重,這些小事上就能看得出來。”
道理是這麼回事,但也不必這麼直白的說不出來,顯得多市儈似的。
與之同時,江光玮家裡,煎豆腐也擺上了桌,江光玮一連吃了好幾塊,吃得頭都不擡。
倒也不是這豆腐有多稀罕,而是家裡天天吃那幾樣菜,突然有一道不同的菜,可不就覺得特别好吃嘛!
“你倒是慢着點吃,我一口還沒吃上,你倒連吃好幾塊了。”趙氏略有些不滿,她都還沒上桌,這就快吃了半盤子了。
“那你趕緊吃啊,味兒吃着很不錯,這居然是豆子做出來的,我都不敢信。”
家裡每年收的豆子,都拿來直接煮了當飯吃,但那味兒吃着,吃過的人都知道,總歸是不太好吃的,當然,他也不是那種覺得不好吃,就直接不吃的人,就算不好吃,他也會連吃兩大碗下肚,隻是吃得越多,就越覺得難吃。
但現在換個法子做出來,吃起來味道竟是難得的美味。
“有什麼不敢信,那豆子還是你親自磨出來的呢!”趙氏搖了下頭,随即也伸筷子夾了一塊送進嘴裡,軟軟嫩嫩,吃着也沒多少豆腥味兒,淡淡的鹹味剛剛好,味道吃起來也确實很不錯。
将嘴裡的豆腐咽下,趙氏就開口道:“杜嫂子說,以後還要賣這個豆腐,所以你這邊,每天可能要增加些量,問你們能不能忙得過來。”
“有什麼忙不過來的,我們兩個壯勞力幹活呢!”不止他想多賺錢,他兄弟也想多賺錢,不過是多費些力氣的事。
“我也是這麼跟她說的,杜嫂子說,先增加個幾十斤豆子的量,回頭若是賣得好,大概還會增加,我就在心裡琢磨了下,若隻是增加個幾十斤的量,應該是能忙得過來,但若是再多的話,你們兄弟倆怕是不成。”
江光玮也點頭:“那确實不成,她這邊是需要趕着早上做出來,到時候拿出去賣錢,就得趕着一大早的磨出來。”
想到這到手的錢,怕是有些會賺不到,他就有些抓心撓肺的。
“我思量過了,我們家就一個石磨,有些少了,我的意思是,找石匠再打個石磨,也用不了多少錢,到時候你們忙不過來時,再雇個人過來幫忙,我們給出工錢就是,反正杜嫂子這活兒,我們直接攬下了,一事不煩二主,我們也是做熟了的,你說呢?”
江光玮聽得滿心驚訝,實在沒想到,他媳婦兒居然心這麼大,竟是要把這活兒全攬下來,這可還真是……他一個大男人,都沒敢這麼想。
“這樣,行不行?”
“有什麼不行,隻要我們與杜嫂子這邊說好就行,看着她也是個好說話的,隻要我們活兒做得夠好,挑不出什麼毛病,她也不會有别的意見。”
“那,那……”江光玮有些忐忑,擔心出什麼變故,或是會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就有些猶豫不決的。
“既然你也沒意見,那就這麼辦,一會兒我就去杜嫂子那裡讨句準話,隻要她點頭,我就去找石匠打個新的石磨,你也看看村裡那個小夥子為人實誠的,到時候可以請來幫忙。”偷奸耍滑的,肯定不能要。
順着她這話,江光玮也沒什麼好說,很自覺的跟着點頭:“村裡的小夥子,幹活都還成,這個不用擔心什麼。”
“那行,事情就這麼說定了。”趙氏笑眯眯的點了下頭。
多接活兒做,家裡就會多賺錢,到時候日子就越過越好了,突然就覺得,這日子過得很有盼頭啊。
“不會出什麼事吧?”江光玮心裡總覺得有點不踏實。
趙氏就白了他一眼,問道:“你說能出什麼事?”
“也對,都是一個村裡的熟人,料想也不至于出什麼事。”大概是賺錢來得容易,他都有些不敢信。
“别想那麼多了,等我們手裡多存點錢,到時候也把孩子送去學堂念幾年的書,不指望能有多出息,到時候找個輕松些活計,應該也是可以的,我聽說杜嫂子家裡,幾個孩子都會認字寫字,算賬還算得特别好……”
說到這些,她就十分羨慕:“也就是我們倆,什麼都不會,要不然也教孩子點本事。”
聽到說送孩子進學堂念書的話,江光玮也來了精神:“你說得對,我們多賺錢,送孩子進學堂,我這輩子是沒什麼出息,就盼着孩子能出息點了。”
說完,他自個嘿嘿笑了起來。
“看你這傻樣子。”趙氏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夫妻倆有商有量的,倒是難得的溫馨。
江大山家裡,劉婆子将一大盤子煎豆腐端上了桌,就與他們父子幾個說道:“這是青娘送來的豆腐,你們也嘗嘗味兒,我剛才嘗了一塊,吃着不錯,都想不到這是豆子做出來的。”
她是真沒想到,不少人都嫌棄的豆子,竟然能做出這麼多花樣來,不但能做豆腐花賣錢,還能做成菜來吃,路水煮豆子吃起來,味道是大不相同。
父子三人也不多話,幾乎是同時伸出筷子,一人夾了一塊送進嘴裡,随便便各自點頭不止。
“這豆腐怪軟和的,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吃着,就很合适。”江大山說了一句。
劉婆子聽得直點頭:“就是這話,我尋思着,以後我們家可以多買點來吃,反正價格也不貴,青娘說了,我們村裡人去買,都算五文一塊,賣到外面去,就要賣八文錢一塊兒。”
這話聽着就讓人高興,這是拿村裡人當自己人看待。
江光晖嗆咳了一聲:“杜嫂子還真是會做人。”
江光明道:“我們村裡,大多數都舍不得花錢,願意去買的,估計不多。”
劉婆子就笑着搖頭:“這話你可說錯了,村裡不少人都摳門,舍不得花錢,但這有便宜占的東西,她們就不會不舍得了。”
這一聽能便宜三文錢呢,怕是不少人都沖着這個便宜,跑去買一塊兒嘗嘗了。
江光明一想,還真是這樣,随即就又有些擔憂道:“真要人人都跑去買一塊兒,杜嫂子不會虧吧?”
是虧是賺,還真不好說,劉婆子也清楚這個問題。
倒是江光晖道:“你就别擔心這個了,杜嫂子那麼精明的人,又怎麼可能會做虧本生意,指定虧不了。”
隻想想那些豆子不過三文一斤,做出來的東西水份又重,粗略算一下,應該都虧不了。
其餘人聽到他這話,也覺得是這個道理,既然做生意,那肯定不會虧本賣。
“阿爹,杜嫂子做出來的這個豆腐,你說我們可不可以幫着一起賣,反正每天的豆腐花也是一樣的賣,再搭點豆腐一塊兒,想必也能賣得出去。”
這麼一來的話,花同樣的時間,還能多賺點錢不是。
“這個啊……”江大山皺了下眉,道:“一個小推車,裝兩隻桶就已經滿滿當當,再放不下别的東西,哪來的空地兒,再多帶些豆腐進城賣的?”
“阿爹,你說我們能不能,一次拉兩個小推車,大不了路上走慢一點?”
江大山還沒說話,江光明就直搖頭:“拉兩個小推車不好走,而且,路上耽誤了時間,也影響生意,這樣不太行。”
“這倒也是,路上不好耽誤太長時間。”拉一個推車,都要萬分小心,畢竟進城的路,雖說比較平坦,但難保哪一處有個凹陷什麼的,就怕路上打翻了,再拉一個車,肯定就不成了。
“都怪王有财這個老東西,居然不肯用牛車搭我們,送上門的錢都不賺,也不知他那腦子是怎麼想的。”
這種純屬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對他可沒一點好處。
“你們怎麼就沒想過,咱們自家買頭牛回來養着,再打個車。”劉婆子開口道。
啊,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有牛還是會方便很多的,我們自家的地,若有牛的話,下地耕種的時候,也能省不少力氣,平時用牛車搭着進城也方便。”天天進城,趕牛車可快得多了。
江大山摸着下巴思量起來,越想越覺得可行,買頭牛回來,家裡用着也方便。
随即就拍闆:“行,那就買頭牛回來。”
最近賺不少錢,就算買頭牛,家裡的銀錢也很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