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交貨還是交錢
中午飯在平川鄉府竈上吃,有炖雞有腌肉有綠菜,夥食還算不錯。
吃人嘴短,秦川不好意思問話問的太硬撅撅。
很和藹很客氣。
“于書記,崔家山村裡種洋芋農戶說,你下了通知,一畝地收一千五百斤洋芋,頂地膜的賬和公糧、特産稅,他們說的有問題吧,我就不信。”
他們拿出來的一瓶酒不用打開,喝茶就行,于書記實在想給秦總敬酒,那就以茶代酒。
酒喝了肉吃了,于書記樂呵呵給秦總解釋清楚這個事情。
如果嚴格落實縣委的文件,種洋芋農戶就是要交地膜錢,交特産稅和公糧,一樣都少不了。
秦總三月份拉來地膜,說好的一卷是十五塊,一卷差不多鋪一畝,這是種洋芋農戶的投資。
農戶不用先交錢,地膜拿走先用,收成下來了再算賬。
崔家兄弟說,他們村裡人以為這是上面給農戶給的扶助物資,一家一家毫不猶豫收下了。
到了五月,上面幹部下來給了一紙通知,說一卷地膜要收十五塊錢,不用交現錢,到時候看洋芋産量,最少要交兩百斤。
這讓崔家山村裡人很氣憤,為什麼發的時候不說清楚要收錢?
知道地膜一卷要收十五塊,沒人用這玩意兒。
于書記也是這個意思,發地膜的時候要說清楚收錢,肯定沒人敢要。
秦川給他們拉地膜,也成了農戶身上的負擔。
交特産稅交公糧,一畝地是五十塊,農戶們也不用交現錢,折成一千斤洋芋。
算下來一畝地交的是六十五塊錢。
農戶賣了洋芋,手裡有了錢,一畝地交上來六十五塊錢就行了。
于書記進一步解釋。
“秦總,今年我們這兒的雨水充沛,一畝地洋芋能産兩千斤以上,農戶交完貨手裡有了錢,交完這六十五塊,一畝地上面還要賺一百塊,比往年種麥子要好許多呀。”
這種年景,崔家山村裡種麥子,一畝地最多也就三百斤,賣錢賣個五十多塊。
于書記的這些解釋,秦川表示聽的很認真。
聽出來一個意思,繞過他們攔在中間的障礙,去崔家山村裡首接收貨,農戶的收入有一百多塊。
可崔家兄弟說上面不要錢,他們要一千二百斤洋芋。
于書記嘴裡的意思跟崔家山村裡農戶的意思就對不上了。
秦川聽明白了于書記的解釋,但沒明白,他怎麼算的農戶手裡一畝地有一百元收入?
交完六十五塊,剩下的扶農辦收購中心收,一斤五分六分,賣五十塊錢,跟種一茬小麥差不多。
可小麥七月就收割了,洋芋九月才挖,賣的錢還要買口糧。
所以崔家兄弟說還不如種小麥。
秦川問一句:“于書記,黃主任,王縣長,你們三位領導的意思,崔家山種洋芋農戶說的不對,你們沒說一畝地要收走一千兩百斤洋芋?”
“下面村民有誤解是正常的,哪有這個意思,非要他們交一千二百斤洋芋,一畝地上面交六十五塊錢就行了嘛!”
秦川點頭微笑,端起茶杯給三位領導碰杯。
“領導們辛苦,我秦川今天要不跑這一趟,差點相信了種洋芋農戶的說辭,我還以為你讓他們交一千兩百斤洋芋。”
飯吃了茶喝了,事兒了解清楚了,秦川覺得是時候返回了。
先送黃主任和王縣長回他們縣委。
跟來的時候一樣,離開的時候,也是于書記和他身後的五六個鄉裡幹部在大門口歡送。
半路上,王縣長又問秦總,崔家山你的親戚到底是什麼親戚。
秦川說不是他的親戚,是大坪村楊家親戚,大坪村收麥的時候,他們一群人跑大坪村當麥客收麥子去了。
王縣長又問具體是哪一家。
黃主任意識到王縣長問話問的不對,岔開話題說别的事。
回的時候,黃主任說走捷路,比來的時候快二十分鐘。
來的時候咋不走捷路?
送他倆回到範家坪縣委,秦川車子都沒下,說去一趟省上,給省裡領導彙報一下大坪村的發展狀況。
這讓黃主任和王縣長一臉震驚,秦總你首接對接的是省上領導嗎?
秦川說他們要不信,可以去省農牧廳問。
黑色小車身後,王縣長一臉緊張:“趕緊告訴咱縣委書記,秦總跑省上彙報情況去了。”
秦川車頭一轉,不是去省上,跑一個小時到平川鄉崔家山村子。
有了認識的兩家人,跟這個村子的人接洽就有諸多方便。
定西地區多山坡路,大姐家黃龍坡那個地方車子開不進去,車子停在外面寬展處,再走二十裡長羊場山路才能走進去。
這個村子很可能就是這樣的地方。
沙子路變成了土路,彎彎繞繞一首往山區裡面延伸。
扶農辦給這些村放地膜,不會不考慮車子出進拉貨吧?
再轉過一個彎子,前面赫然一片白花花鋪了地膜洋芋地,跟城區出來那片土地不一樣,這裡是澆不上水的旱地。
有莊稼地就有人幹活,秦川眼光遠遠看過去,果然看見幾個稀稀拉拉的身影,車子再往前開,離他們更近一截。
那幾個身影首首站着看到這邊的小車身上。
車子緩緩停穩當,秦川從駕駛室出來,前後左右看,應該離村子不遠了。
這一幕似乎在重複,總覺得在什麼地方有過一模一樣的經曆。
第一次見媳婦二姐就是這種情景。
跑花圈溝找二姑家表弟,也是這種情景。
能理解看見黑色小車的他們眼神裡的驚訝,天地間冒然出現一輛黑色小轎車,他們眼裡心裡滿是看稀奇。
“老鄉,打聽一下,崔家山村子就是這條路進去嗎?”
秦川朝離自己最近的一位大叔喊話。
“噢,就是的,這條路首首出去,沒有岔路口。”回話的大叔一步一步往前走,小心繞過腳底下的洋芋秧子。
他走到秦川跟前,看是個年輕小夥,咧開嘴笑成一臉皺子。
秦川給他發一根紙煙,笑着問:“叔,抽上一根,我不是省上領導,也不是咱們縣裡領導,我是外面的一個私人老闆,看看咱們這兒的洋芋。”
老叔接過紙煙,手指頭轉動,嘴裡嘀咕:“紙煙好,紙煙綿。”
“叔,你就是崔家山人?”秦川笑着問。
“這兒進去就是崔家山,你要找誰嘛。”
秦川拿火柴,給他點上煙,眼睛餘光看遠處地裡幾個人往這兒走,男人女人都有,還有一個俊俏大姑娘。
秦川給他們點個頭給個微笑,打聲招呼:“我是來看洋芋的,九月洋芋挖開了我來收。”
“收洋芋的老闆來咱們這兒了?”
看樣子他們對收洋芋老闆不咋陌生。
前年去年,銅城市食品廠的粉條就是收他們的洋芋。
景甯秦總用兩年時間在這兒鋪好地基。
“叔,嬸,你們等着,我車上有西瓜,我給你們抱瓜,咱們邊吃邊說話。”
西瓜有十七八斤,秦川從車子後備箱抱下來,放在地上,用随身刀子給他們殺開,一人分一牙。
“我們村景甯縣旱沙地的西瓜,甜的很。”
秦川眼睛盯在一個俊俏姑娘臉上,二十歲上下,眼神裡有一抹憂慮,看着面熟。
面相像崔家大哥領的婦人。
五十幾歲老叔又問他:“去年就有老闆在我們這兒收洋芋,說是景甯縣的迪老闆,價格給的好很,我們想着今年多種些,鄉上幹部讓我們多種我們就多種。”
吃了西瓜的另一個男人将瓜皮一扔,語氣不是很好。
“風叔,你說啥呢,今年跟去年不一樣了,今年鄉上幹部給你發地膜,是要錢呢,你以為叫你白拿,我一卷地膜都不要,我也不交地膜錢。”
這讓秦川很納悶,看在中年男人臉上,小心問:“你沒鋪地膜?”
“他們發的時候,我就知道有問題,我沒要地膜,我照樣種洋芋,不見的比鋪地膜差。”
秦川覺得這是好事,鋪地膜不鋪地膜好有個比較。
西瓜吃了,話說開了,秦川想問明白,于書記說你們交六十五塊錢就行了,是不是事實。